增程销量已经负增长!后来者越过山丘,只怕无人等候

增程汽车增势不再已成共识,但实际上,如果聚焦看国内终端销量,增程车型月销量已经连续三个月同比下跌。
2025年7月、8月、9月,国内终端的增程车销量分别为10.69万辆、9.74万辆和10.50万辆,分别同比下降-11%、-7%和-13%。

数据来源:终端销售数据,下同
而此时,一批增程新车刚刚上市,或者正在赶来。8月是奕派eπ008增程版、昊铂HL增程版、尚界H5增程版;9月是智己LS6增程版、全新问界M7增程版、长安启源A07 2026款增程版,合资品牌也凑热闹,别克至境L7增程版、马自达EZ-60增程版上市;10月是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零跑D19增程版……
不久后,小鹏X9增程版将上市,也许还有P7+增程版、G6、增程版、G7增程版。广汽的AION i60将在年内上市,后续还有AION V增程版。奇瑞风云T11增程也将上市。而小米的增程YU9也已经被“曝”很多次。后续福特、丰田、大众都有机会推出增程车型……
这么多的新玩家“赴宴”,只怕到时“盛宴”已经结束了。
增程车的未来在哪里?
难道是更大的电池+更大功率增程器吗?!
01
增程市场萎缩
插混增程是不是过渡技术?
其实口水战没有意义,不如看市场走势。
2019年理想ONE发布,奠定了当代增程车的形态。2019年和2020年,理想ONE都卖了3万多台,几乎是增程车型全部销量。2021年还是理想ONE的市场,总销量10万余辆中,理想ONE占了90%以上。
2022年问界M5、M7双雄杀入,但是理想仍旧有接近6成市场。

2023年开始,增程销量增长近2倍,14个品牌参与,理想依旧有近6成市场。

2024年,增程总销量破百万,23个品牌卖增程,理想市占率降到40%左右,但主力玩家还是理想、问界、深蓝、零跑这几家。

2025年前9个月,已经有29个品牌卖增程车,理想的市场份额降到33%。除了理想、问界、深蓝、零跑四大品牌,阿维塔、岚图的增程车型销量也突破了2万辆。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增程车型月销量在7月开始下降。
这一变化似乎有些突然。因为在5月份,增程同比销量还有54%的增幅。而6月就掉到3%,随后就开始负增长。
这一现象的出现,和续航焦虑、补能焦虑缓解,纯电动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有关。
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超速增长,转为快速增长,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已经达到58%。
总盘子在增长,但分析动力系统分布,纯电占比一开始一路走低,但2024年春季以来,已经多次反弹。到2025年1月创出55.44%的历史最低值之后,就开始了大幅回升。今年3月,纯电比例就已经回到了66.14%的近期最高占比,9月也有65.28%。

核心原因在于消费者已经没有那么担心续航和补能。
首先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大幅提升。根据乘联会研究,2025年国内乘用纯电车的平均续航里程为528公里,而2020年为425公里,相当于5年时间内,平均续航里程增加了103公里。
其次是充电基础设施大幅增长。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9月底,全国公共充电设施(枪)447.6万个,比5年前的60.6万增长了6.38倍。
而且,近些年新增的公共充电桩,功率要大得多,而且位置更好,可见度和使用率都更好。比如理想汽车、蔚来、中石化、小鹏等新玩家,建设的很多站点都是大功率充电站,对于缓解紧急补能的焦虑很有帮助。
在这一过程中,原本想选择纯电,但是因为担心补能和采用插混、增程的消费者不再担忧,转投纯电车型。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就预判,最近几年,纯电车型的占比会持续提升,而到了2030年,70%的大增程用户将完成向纯电的转向。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趋势。易车研究院院长周丽君认为,纯电增长主要来自小电动,插混增程最近的销量下滑只是暂时的,他还是看好混动增长前景。
02
理想、零跑和问界依赖增程?
近些年,增程汽车的红利无疑被理想吃饱。但是,理想无疑也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开始力推纯电。
从2024年3月理想MEGA开始,理想开始冲击纯电。但是由于理想MEGA自身战略问题,以及遭遇“车黑”的困难,初期销售不力。理想汽车不仅调低理想MEGA的预期,而且将纯电车型推迟到了2025年。

在理想MEGA发布一周年后,理想推出MEGA HOME年度改款,口碑也实现逆转,销量增长。后续随着理想i8和理想i6两款纯电SUV的发布,理想纯电车型销量大幅增长。到9月份,理想纯电车型销量已经破万,占比已经超过30%。按照这一趋势和理想汽车的内部预测,到2025年底,纯电车型销量占比可能达到50%。

零跑汽车是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黑马,月销连破5万辆、6万辆大关,已经是新势力的销量冠军。
零跑产品以物美价廉为标签,有“半价理想”之称,2023年推出增程也让它较早搭上了增程的发展快车。
但是,增程车型一直不是零跑的主力。在其销量分布中,纯电车型一直高居70%以上,2025年前9个月更是回升到了80%以上。

在更多消费者转向纯电的趋势中,零跑基本不必担忧。
反而是问界对增程车型的依赖症比较严重,甚至不如理想转型快。尽管其纯电比例也在提升,但是直到9月份,占比都只有8%左右。
不过,问界官方一直表示,问界M8纯电版获得了大量定单,也许会在后续的终端销量中表现出来。
在鸿蒙智行旗下多个车型当中,已经出现了纯电和增程同价的现象,表明了华为(鸿蒙智行)对于纯电市场的进攻态势。

零跑、理想、问界三个品牌在增程、纯电上的用户分布,跟其用户定位也有很强相关性,岁数越大、价格越高的市场,增程车型的占比越大。
03
增程的前路:更大电池?其他燃料?
在增程销量下降时,一个“奇葩”型增程车型出现了。
它就是零跑的D19。
零跑D19的增程版,搭载1.5T发动机及80.3kWh宁德时代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500公里——相当于一辆纯电车+一辆燃油车。而且,这样一款车定价还在30万元级别。
这种产品定义的取向,无疑是对消费者显性需求简单粗暴的迎合。因为,两种动力的超配,必然导致某一种动力的闲置。充电便利的车主,增程器闲置;而充电不便的车主,大电池闲置。
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终是不经济的选择。他们最终也会意识到,为过度的冗余多付出了太多成本。
对全社会而言,增程车型尽管属于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环节能够降低排放。但是,也必须追求全生命周期的减碳。对于D19这种双动力系统都高配的车型,其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回收环节的碳排放,也将是最高的。
因此,我们认为,这么大电量的增程车型,是太过追求短期利益的产品,不值得提倡。
不过,郑赟认为,大电量的增程短时间内是能够获得消费者欢迎的,而且正在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点上。
增程车型提升也有别的方向,比如在于智能化调配电池和增程器。这种方式能够在不增加电池或者增程器排放的情况下,提升增程使用体验,是值得鼓励的。像理想汽车、阿维塔的增程,就一直在这个方向上努力。
还有,从终局看来,增程器还可能有别的选择,比如,通过零排放的燃料来做增程发动机,比如氢燃料或者eFuel(碳中和合成燃料)来发电。
氢燃料发动机或者氢燃料电池都是零排放的。而合成燃料的全生命周期减碳能达到70%-90%。显然,这是值得探索的增程新路。
在2022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想表示,展望2030-2035年,通过电网布置的中央式电力能源,与分布式液态能源组成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并存。
“我们同样会持续的去探索如何把化石燃料逐步转变成像氢这样的清洁燃料,从而更全面的实现整个能源的自主和可控,也实现‘双碳’的目标。”李想在演讲中表示。
这无疑在暗示,理想未来存在用清洁燃料做增程器的可能。
增程式电动汽车在诞生之时,就饱受争议。但其使用中的节能减排效果不言而喻,驾乘体验提升也饱受认可。但是,它也有其天生弱项,比如系统冗余带来的效率损耗,高速油耗较高,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挑战等等。
增程车的市场如今面临挑战。破解之道,难道是弱项更弱的产品吗?
邱, 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