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作死”:在最难的时候,给自己最大的挑战

不出意料地,理想汽车的三季报惨不忍睹,连续11个季度盈利的记录中断,由盈转亏。
11月26日,理想汽车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三季度净亏损达6.24亿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28.2亿元,上个季度也有11亿盈利。

财报解释,这一方面是由于整体交付量下滑——三季度仅交付93,211辆,同比下降39.0%;另一方面,理想MEGA的主动召回带来了巨额损失,预估接近11亿。

就在这样最难的时候,李想给理想汽车提出了最难的挑战。
在三季报电话会议一开始,李想一反常态,没有怎么论及具体业务,而是宣告公司作出三大变革:
组织上,理想汽车将重回创业型组织的管理模式;
产品上,未来十年理想要让车变身具身智能机器人;
技术上,面向物理世界构建具身智能的全栈自研的AI系统。
在提及产品选择时,李想说,汽车形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是“新时代给予汽车企业和创业者们最好的机遇和最高难度的挑战”!
考验信仰和认知的时刻到了,你相信李想的梦想吗?
01
最难的时候
“感谢我们的投资人,在我们最难的时候仍然支持和信任我们。”李想说。
“最难”不仅仅是亏损,还在于亏损的原因,是产品品质问题,也就是理想MEGA的召回。
10月23日,上海发生了一起2024款理想MEGA车辆起火事件。理想汽车内部调查后,确定是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特定条件下会导致腐蚀渗漏,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争议多多的理想MEGA
因此,理想汽车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对同批次所有的理想MEGA 2024款车辆更换维修。
理想汽车官方说明称,此次召回车辆共计11,411辆。
这个召回规模不是很大,但是由于要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及前电机控制器,单台车成本很高。
理想汽车财报称,三季度的毛利率为16.3%,剔除理想MEGA召回预估成本的影响,毛利率会是20.4%。

按其总收入274亿计算,召回损失11.234亿。如果没有这笔一次性支出,理想汽车三季度还是可以盈利的。
当然,主营业务表现也大滑坡。
三季度,理想汽车仅交付93,211辆,同比暴跌39.0%;车辆销售收入同比减少37.4%至259亿元,直接导致总收入降至274亿元。
目前,理想汽车是增程、纯电双线作战。
纯电方面,理想汽车表现其实很不错。李想在三季报中表示:“理想汽车纯电车型展现出强劲势头,印证了我们领先的产品定义能力和坚实的产品力。理想
i8和理想i6的订单总数已超10万。”
理想当前的困难正是来自此前无敌的增程。由于增程平台迭代太慢,今年几乎所有车企出的增程产品,都拿理想的增程来比对,经常有胜出的地方。这让理想增程产品销量大幅下降。

销量下滑,又逢召回,三季度应该就是理想汽车“最难的时候”。
四季度,理想汽车的展望是车辆交付10万至11万辆,收入265亿元-292亿元。在召回费用在三季度一次性计提的基础上,四季度理想汽车可能可以重新盈利。
而2026年,理想汽车将终于迎来增程车型的大改款。
在三季报电话会议上,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透露,2026年理想L系列的大改款,将承接“2026年理想重回增程产品领先地位”的整体战略目标。
他还透露,在车型配置方面,理想汽车会回归精简的SKU模式,兼顾市场覆盖和供应链效率,希望实现核心体验“全系拉满”,彻底消除入门版体验打折的痛点;
在设计方面,也会延续家族的经典设计基因,同时强化豪华质感的升级,平衡品牌高辨识度和用户体验的新鲜感,打造更加贴合家庭需求的产品形态;
在技术方面,全系会标配5C超充技术,能和理想现在的纯电超充网络更好地协同,更好地解决补能的焦虑。同时,依托增程领域先发优势和技术沉淀,进一步强化理想汽车是增程领导者的品牌认知。
对此,马东辉显得信心十足。
他说,2026年L系列大改款的核心,是用“确定性的技术升级、确定性的交付节奏、确定性的用户价值”,从容回应市场的不确定性。
纯电方面,马东辉认为,在市场需求、生产供应、核心技术上,都有了很好的进展。
今年理想i6和理想i8两款纯电SUV上市,销量逐步走高。
马东辉透露,i系列产品实现了区域渗透率的大幅突破,特别是对于像北京、上海、江浙等纯电核心市场,9月份的订单都有大幅增加。
关于供应,目前理想i8和理想i6两款产品正经历“产能爬坡-交付提速-市场渗透”的发展路径。从11月起,为了解决产能爬坡,理想i6电池的供应将正式启用“双供应商”的模式。预计明年年初,理想i6的月产能将稳步提升到2万台。
关于三电技术,理想汽车都有深度自研和拿得出的杀手锏。比如,理想自研了碳化硅功率芯片,自研自制了功率模块以及电机控制器的生产和研发。
理想汽车也自建了专属驱动电机工厂,构建了从碳化硅芯片,到功率模块,再到电机的全链条自研能力。
关于电池技术,马东辉还宣布,明年将量产理想自研品牌的5C电池。
另外,2026年理想汽车还有一个大招:自研芯片M100上车。
李想回答分析师提问时表示,2026年搭载M100芯片为核心的AI系统开始交付时,真正的价值和体验就会发生改变……把汽车从被动使用变成真正的自动化、主动化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且这种服务和体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和高频体验中,每天都会感受和体验到这样的价值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深蹲之后,能跳得更高。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理想汽车索性在三季度一次性计提了理想MEGA召回的损失,把包袱都留在三季度,轻装前行。
02
最大的挑战
2025的三季报,本来不是什么特殊的节点,但李想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
在三季报电话会的一开头,李想说,
“2025年的第三季度,也是理想汽车面向第二个十年的第一个季度。我们经历了产品周期、公关舆情、供应链爬产、政策变化等带来的各种挑战,这些因素对我们的交付和经营产生了影响。”
但他既没有卖惨,也没有画饼,而是直接跳到了“十年规划”:
“今天更想和大家聊一聊我们长期的思考,理想汽车面向第二个十年,三个最重要的关键选择应该怎么做,分别是组织、产品、技术。”
关于组织,李想反思,
“过去三年我和创业团队努力学习职业经理人的管理体系,逼迫自己接受各种变化。但是,我们却变成了越来越差的自己。而英伟达和特斯拉今天仍以创业公司的方式管理,如果全世界最强的公司都是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最擅长的方式?”
他宣布,“从今年四季度开始,我们坚定地回到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以此来面对新时代、新技术的挑战。”
关于产品,李想表示,未来十年理想汽车要把车变成机器人,从被动的机器成长为自动的机器,再进化为主动的机器人。
“电动车的选择不是不好,而是不够;智能终端的选择也不是不好,而是不够;只有选择具身智能这个最难的题,我们才可以真正改变用户的生活,提供自动和主动服务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恰好他就是《变形金刚》的汽车形态机器人,是《赛车总动员》《霹雳游侠》的汽车形态机器人。”

李想在B站发布视频表示,将发布智能眼镜
关于技术选择,李想强调了面向数字世界的语言智能和面向物理世界的具身智能两条路径。
具身智能是一套不同于语言智能的AI系统,“包含具身智能的感知相当于眼睛和耳朵、具身智能的模型相当于大脑、具身智能的操作系统相当于神经、具身智能的算力相当于心脏、具身智能的本体相当于身体,当下没有任何第三方供应商可以完整的提供这套系统,甚至没有任何一个是可以供应的。”
李想言下之意是要全自研具身智能的AI系统。“过去三年,我们对于具身智能完整系统的技术储备,让我们下一代的产品充满信心,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元年从汽车机器人正式开启,千亿收入只是起步。”
李想说,以上三个关键的选择,决定了理想汽车第二个十年发展的基础,“它比上一个十年更难,也更具挑战性”。
但李想也描绘了美好的图景:“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在未来的3-5年内,让理想汽车成为具身智能领域表现最好的企业,用户价值最高的企业。”
这一关于理想未来十年的思考,如同特斯拉的MASTER PLAN(宏图计划),突然抛出,有点出人意料。
李想说,“我也希望,以后更多的以这样的方式与投资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每个季度以固定格式的‘汇报’。”
不过,不少投资者和分析师,在关于未来十年的“沟通和交流”之余,也关心短期的产品、经营进展,尤其这“十年畅想”,能在何时?如何落地?
李想回应称,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不像传统编程或者硬件,不会有明确功能特性。“当我们去构建整个人工智能的系统化能力的时候,只要一些最关键的核心问题被解决,或者在一些关键性能上进行突破,它就会带来一系列体现在我们具体生活中或者产品价值上的改变,这种改变甚至会远超预期。”
有分析师更直接问到2026年如何应对政策、市场的变化。
马东辉表示,受置换补贴退出以及购置税退坡影响,短期市场会产生波动,2026年第一季度的销量自然会出现环比下调。
但长期来看,理想汽车仍然维持乐观,NEV渗透率会稳步增加,2026年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可能达到55%-60%,高端市场NEV渗透率会突破60%。
在应对方面,理想汽车推出了“安心购车方案”,承担理想i6年底前锁单用户跨年交付的购置税差额。并且,2026年款所有产品的油耗、电耗全部达成新政策要求,让用户可以享受2026年新政策优惠。
“长期来看,还是要强化用户价值,通过技术升维对冲政策退坡影响,没有捷径。”
马东辉介绍,2026年,理想汽车将多管齐下:以800伏高压平台以及5C超充电池,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建成约4800座超充站,高速充电桩的占比预计超过35%;通过深化供应链的国产化、规模效应,稳定价格;产品加速迭代,保持2026款车型产品力领先。
他说:“2026年,理想有信心实现交付量历史突破。”
邱, 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