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为什么敢卖这么贵-电动汽车观察家

高合为什么敢卖这么贵

在新能源新品牌中,高合汽车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它在售车型中最便宜的,也要57万一辆。六座主力配置价格在68万,四座80万,估算下来平均成交价大概率超过10万美金,能入全球premium级了。而且交付以来,在起售价50万元以上的电动汽车里,销量它往往能高居前列,常常超越保时捷、奥迪、奔驰、捷豹。

高合凭什么卖这么贵呢?如果仅从发布会、展览会看高合的车,会发现它“表面”功夫做得非常足——炫酷、豪华,轻易能成为围观对象。但是,想想高合刚刚成立,想想价格,总让人感觉买这个车是“面子钱”“智商税”。

资料来源:终端上险数

无论市场怎么评价,高合一直很坚定,从发布第一天开始就坚持走高端路线。比起很多人吐槽高合,我们对高合,更多的是好奇加观望——凭啥你就敢卖那么贵?你能撑多久?

我们几乎没参加过高合的发布会,意思不大。因为发布会上,各家都弄得特别齐整,就算有技术发布,也是包装好的,比谁更“卷”呗。

对于一个新的品牌,我们要么看一把手的战略、要么看一线的细节。

一线技术人员是开挂,还是摆烂,基本上决定了这个企业的产品能走多远。

近期,《电动汽车观察家》有机会和高合汽车一批核心的开发工程师做了一次交流,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次对话。

一线工程师直来直去,聊起来有种独特的节奏感。第一句话是,“我们想造的车实际上‘抄无可抄’!全部得自己来开发!”

这让我开始了解高价“高合”的另一面。

行业内新企业,从零开始做研发的很少,蔚来是一家。所以你看蔚来敢于五年后把新ES8再拿出来推一次,一方面平台是自己开发的,可以随心改;另一方面,第一台从零研发,承载了梦想和心血,情感不一样。

扯回来说,高合也是真正从零开发,从外观到内饰设计,从整车架构到电子电气平台,电池包+BMS到智能座舱,这个一大摊子,都做了原创性的自主研发的布局。这种基本上就是一家超大型主机厂的配置。

跟我们交流的这个团队是车身工程团队。团队负责人是工程师杨国培,还有两位工程师林典和周加福,交流的时候,他们谈及技术和研发过程的满满自信,不是改款改装车的团队能有的。

高合第一台车是2021年5月交付,这么算来,第一个平台加第一台车完整的开发周期,包含两冬两夏在内的完整整车测试,38个月左右。说实话,非常快了。第二台车基于同一整车平台,2022年底量产。一年一台车,这是自研的优势,平台自主开发虽然比“套娃车”在第一台推出的时间上要慢,但厚积薄发,无论是从车辆的独特性、安全性,再到后续车型的拓展性和可创新性,都会截然不同。

高合的母公司华人运通,2018-2022年,几个主要研发实体,累计申请专利1500多件,发明专利占比很高,累计获得专利授权近800件。这个数字,绝对值在当今的新势力里只能算中上,但如果是考虑只有四年时间,那每年的增长率还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单就技术研发实力来看,高合汽车确实能够做业内谁都没有做到也暂时无人copy的造型设计,能够打造出从未见过的智能交互体验,也让“始于颜值”的消费者,在做带着些许冲动消费的理性决策时,仍然买了单。

01

展翼门:极致的场景

提及高合汽车,很多人马上会想到高合HiPhi X的展翼门。

如果不仔细体验,很容易认为,这个展翼门是个花架子,好看不好用。毕竟连门把手都一个不留:不是隐藏,是完全取消了。但实际上,这款原创设计的展翼门,能够提供非常独特的进出体验。

首先,HiPhi X的展翼门,工程师内部交流的时候代号称呼“NT门”,这个NT是No Touch的缩写,也就是无接触的意思。HiPhi X的展翼门都没有把手,乘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智能钥匙和智能B柱人脸识别三种免接触进入车内。

其次,展翼门不同于鸥翼门或者鹰翼门,它由六个门组成,能够单独或者组合开闭,根据不同场景提供不同进出模式。

高合展翼门的功能设计、开发都基于使用场景。这是被工程师强调为“场景定义设计”的高合开发哲学。

交流中我更加确定,要原创一种开门方式,工程师们在此过程中对于场景的设想、模拟的数量和测试,绝对比你我想得多得多。举几个例子:

比如,六门设计为独立打开,尤其是后面的顶门和侧门,分段式,能分别打开,一旦发生紧急事件或者事故,侧门或顶门打开后,都可能成为宝贵的逃生通道。门上还保留了紧急物理拉索,极端情况下,拉索能实现物理开启。

我经常在论坛看到有人问,这门下雨天漏雨怎么办?

下雨这个场景工程师当然是最先考虑的,后排顶门常规是和侧门一起开启的,但是它可以与车上的雨量传感器联动,一旦捕捉到下雨的信息后,顶门就自动选择不开启,开启侧门,避免下雨淋湿乘客。

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车库车顶矮怎么办?边上站人怎么办?马路崖子呢?通过门上和车身的传感器,门有不同的智能开合的策略和防范方式。

再比如,展翼门常规自动关闭时间是3-4秒,这个本身可以设置快慢,但是乘客难免遇到着急的时候,此时可以手动加速开门或者关门。

“当时做NT门系统方案的时候,开门关门各种联动和场景,我们做了上百个工程方案,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场景。他们在实际的使用中进出门的痛点不同,我们怎么去用最优解来去解决他的问题?”杨俊说。

高合不仅用“场景定义设计”,在车门的测试验证中,也要回归到场景中,并且考虑一些极端的情况。

比如,下雨场景对门的测试特别严格,“测试的时候,我们的要求是车门要能够承受每分钟80毫米的大雨量的试验。”这雨大到什么概念呢?是人类有记录以来,地球上最大降雨量的两倍还多。

我没想到的还有些更奇葩的场景,工程师林典跟我说,“我们还设想,比如用户这个车不是开在平坦的地上,比如说在重庆,开在坡上,车可能左右是倾斜的,或者前后是倾斜的,所以我们从车子的各个角度去做测试验证。”

这种奇葩的场景和独一无二的设计,也确实没有现成供应商能够帮高合做车门的测试,高合只能自己设计车门测试的方案,甚至自己定制设备,制定测试标准。

高合汽车专门为展翼门设计了专门的测试台架,并且对侧门做10万次、展翼门做5万次的疲劳测试,确保车门开合功能的稳健。

“普通的车门实验大概就是高温、高湿、低温、常温4种环境工况,加上玻璃处在上、中、下三个位置,乘起来大概就是十几种工况,高合展翼门的试验工况有100多种。”高合的工程师周加福说。

说了那么多的门,不是因为我是“门控”,实在是极致得让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了。我还得提一句门边密封胶条的设计,为了这个双导水槽的胶条弯折方式,他们就试了无数次,下雨、下雪、落叶,最差的情况一根堵住了,另一根也能导水。

然后肯定要聊聊安全性。

高合为了满足多样的开门需求,设计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的车门,特别是展翼门的开口很大,而且B柱和C柱之间,没有了顶部侧梁,车身的刚度如何保证呢?遇到碰撞时,如何保证乘员舱安全?

首先,高合的工程师对HiPhi X车身前部结构做了特别设计,将前碰的载荷更多传递到门槛区域,能够保护乘员舱和车身底部电池包的防护。

其次,为了抵御展翼门对车身结构的冲击,高合一方面把展翼门前后的B柱和C柱整体加强,形成B-ring、C-ring的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工字梁,与B-ring、C-ring形成闭合的回路结构。工字梁采用的是热成型钢和超高强钢的组合,可以在遭遇撞击时抵抗弯曲变形。

第三,车辆行驶时,展翼门是闭合的。展翼门的顶门特别设计了双锁结构,分别锁住B-ring、C-ring,和整车车身形成一个整体。遇到碰撞时,也能成为碰撞力传递路径的一环,一起保护乘员舱的安全。

第四,HiPhi X车身的后备箱部位(高合工程师称之为D-ring)和C-ring是一个三角形的组合体,比常规的C-ring要更强壮,承受从前往后的冲击时更加坚固。

顺理成章,HiPhi X获得了C-NCAP碰撞五星成绩,也获得当年“十佳车身”的全国奖项。

为了给用户提供丰富的进出门体验,同时又为了确保安全,高合可以说煞费苦心,智能化、新材料、新结构通通都上了,才保证了这样智能化、仪式感的进出门体验。

展翼门固然算HiPhi X的一个卖点,为了这个卖点,高合可以说不惜成本。

02

与车身融合的智能

其实高合展翼门和其他汽车车门的根本区别,不是六个门,而是它的智能化。

展翼门除了大家能看到的门,还有开合门的电机,12个雷达,一个雨量传感器,和一套车身域控制计算平台共同组成的智能进出系统。只有这样一套系统,才能支持车门根据场景开启的功能。

HiPhi X能够通过脚踩刹车来自动关闭车门,在下雨时展翼门顶门不开启……这样的功能,在传统汽车上能实现吗?

基本是不可能的。

前者,刹车是刹车,不会管车门的事;后者,以前开门就是一个机械装置,它根本不知道外面是雨天还是晴天。

要做到整车各个部件的信息互通、协调决策,继而统一执行,必须基于高度集成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为此高合专门设立了“智能进出产品经理”的岗位角色,这个岗位的角色就类似于互联网的产品经理。

传统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是非常分散的,由一个个ECU(电子控制单元)和复杂的线束组成,但是随着汽车智能化需求的提升,汽车芯片能力提升,汽车通信技术进步,电子电气架构日趋集中,逐渐向域控制、车身域控制器甚至中央行车电脑演进。

而高合HiPhi X的电子电气架构——H-SOA(HiPhi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超体电子电气架构,将整车分成六个计算平台来统管,分别是娱乐域计算平台IDCM、智能驾驶域计算平台ADCM、动力和底盘域计算平台VDCM、车身域计算平台BDCM、中央网关CGW、T-Box通信计算平台。

在传统车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刹车、车门,以及雨量传感器,都和车身域计算平台相关。这个平台接入了车身域所有的感应器信息,在接收到乘坐人员的指令信号后,能够迅速决策,给出解决方案,并立即将指令传递给相应硬件的执行机构,执行指令。

车门的智能开启,只是高合H-SOA优势的一个体现。它能够集成整车信息,更快地分析、执行,也能让工程师更快地开发新功能,更快捷的OTA。

在展翼门上,看起来消费者失去了门把手,没有了直接的掌控,其实获得了一个聪明的“助理”,帮助你更舒服、更安全地进出车门。这套电子电气架构和没有门把手的智能进出,在高合第二旗舰HiPhi Z上也进行了落地。

这就是H-SOA的好处,它能够调动所有的硬件和软件,根据不同场景提供服务,甚至创造一些新的场景。如同苹果手机取消了物理按键,却给了消费者打开了整个移动智能时代的大门。

03

材料“玩家”

自电动汽车普及以来,为了追求续航里程,车企在轻量化上日益激进,不少车企都将碳纤维、全铝车身作为卖点。

高合HiPhi X白车身是钢铝混合车身,铝合金零件比例约是36%。“30%~50%是主流豪华品牌采用铝合金的黄金比例,像奥迪、奔驰等等。行业对整个材料和车身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一致。”高合汽车车身材料工程师介绍说。

“我们有钢有铝,铝也不是单纯的钣金件,我们还用了铝的挤出件,铝的压铸件,里边还有低压压铸、高压压铸很多种不同的材料及成型方式。”这位工程师说,高合车身选材的原则是RMRP——Right Material Right Place,合适的材料用在合适的位置。

钢材仍然是主材,但是也分为热成型钢、超高强度钢、高强度钢、低碳钢等多种。高合的原则就是:材料不分优劣,不存在把所谓的“好材料”进行大量的堆砌,而是要做到材尽其用——这对工程师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对于人乘坐的区域,采用超高强钢、热成型钢以保证乘员的安全;低碳钢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延展率非常好,只有低碳钢能够做出匹配我们这种尾灯需要的造型。”

不同的铝合金部件也要用到不同的地方,并做相应的设计。比如同样都是挤出件,高合为碰撞溃缩区自主设计了八边形的挤出件,以达到最大的吸能效率。在门槛区,高合根据传力路径及挤出成型工艺平衡,也做了专门的截面设计。

“这一个门槛的长度是2米2左右,据我了解是业界最长的一个单个零件了。”高合工程师说。

高合也用铝合金压铸件,用在前减震塔、后纵梁等复杂形状的位置,既能把原来十多个的部件缩减为1个,又能保持强度和刚度。

对于业界热门的铝合金一体压铸技术,高合已经完成技术开发和储备,小规模使用在了现有车型,也将在后续车型上规模化使用,这将进一步提升高合车身的制造效率,以及用户的乘坐体验。

最后看HiPhi X白车身,实现了重量轻、扭转刚度强的特点。整车轻量化系数达到2.4,相比全钢车身减重30%以上。在大尺寸、拥有宽大展翼门的前提下,与同样异型车身的特斯拉Model X相比,HiPhi X车身扭转刚度要高25~30%。

除了车身材料玩得溜,在附件材料上高合也有过人之处。对于豪华车型特别看重的NVH,高合与陶氏化学一起开发了声学泡沫应用在7个关键位置,隔音效率是传统的隔音块的两倍以上。“我们整车NVH的水平,在同级豪华车中名列前茅。”杨国培说。

管中窥豹,高合整车开发真是各个地方都做到极致,并不惜代价。

04

新汽车新豪华

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石头用光了。燃油车时代的结束,也不会是因为石油用光了,而是智能电动汽车创造出了远胜于燃油车的功能和体验。

实际上,随着我们在电动汽车行业内的观察,不断地验证,这些全新的智能电动汽车已经是截然不同的新汽车了。这群买新汽车的人里,自然会有各种不同的需求,代步的、商用的、体验的、显摆的……高合就是新汽车里的高端细分市场的先行者。

从一开始,高合就想得明白,更做得纯粹。

这也是卖得那么贵的高合汽车,仍然卖得不错,并能持续走下去的原因所在。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邱, 锴俊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