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全固态电池量产倒计时
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固态电池……
从学术界,到业界,到汽车界,甚至投资界,都在反复念叨这项技术。
但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谁能杀出重围,夺得全固态电池首个量产的桂冠?
作为半固态电池首批量产的企业,孚能科技在全固态电池的量产竞赛中也跑在前列。
近期,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孚能科技给出了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孚能科技表示,将于今年年底建成设计产能达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向客户交付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2026-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小批量量产装车,并配套建设GWh级别的生产线。2030年,孚能科技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大规模量产。
万众期待中,全固态电池好事将近。
01
软包和固态电池:最佳CP
与其他电池企业不同,孚能科技在电芯和系统技术路线上已为全固态电池打好了基础。
孚能科技的技术路线——软包电池,就是从全固态电池反向推导出来的。因此,软包是全固态电池的最佳封装形式。
首先,全固态电池的一大技术难点,就是固-固接触界面的接触面小、阻抗大。
而软包电池的电芯和系统方案,恰好能解决这一问题。
软包使用轻薄、柔软的铝塑膜封装,可更好适配极片的膨胀;同时软包叠片结构能够实现极片与电解质膜完全均匀接触,平行同步涨缩,能保持良好界面性能和电极结构完整,降低固-固接触面的阻抗。
孚能科技的软包生产线
其次,不管是氧化物还是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其柔韧性均不如液态电解质,软包叠片的设计能够有效缓解柔韧性不足带来的问题,减少电池在受到内部压力或发生形变时短路、破裂的风险。
另外,孚能科技的产线也“直通”固态电池。其现有的软包产线,兼容多种尺寸规格,其产线和设备能轻松实现从现有技术到固态电池制造的无缝衔接。
02
从半固态到全固态
超前一步是先锋,超前两步可能是先烈。怎样平稳过渡到全固态电池时代?
孚能科技的策略是双线推进:半固态逐步迭代+全固态分体系逐步提升。
孚能科技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于2022年实现量产,是行业首个量产装车的半固态电池企业,获得了广汽、东风以及海外客户的认可。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计划在2025年量产。它采用新型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涂覆和致密化技术,在性能上实现了全面提升。能量密度达到330Wh/kg,快充能力超过3C,循环寿命超过4000圈,即便在-20℃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90%的能量保持率。凭借这些优势,孚能科技第二代产品获得了高端乘用车和低空经济领域头部客户的青睐。
紧接着,第三代半固态电池也在同步开启研发进程。它引入高电导率固态电解质、快离子环技术、超高镍正极及负极材料表面固态化技术、负极膨胀抑制技术,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至400Wh/kg。目前,该产品正在进行车规级认证及产业化开发,预计于2026年量产,有望为市场带来新的惊喜。
全固态电池领域,孚能科技在多种技术体系全面发力。
全固态电池主要路线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等体系都存在较明显的短板和潜力。因此孚能科技在技术路线上全面推进,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孚能科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规划清晰:2025年将推出并交付第一代产品,采用高镍三元正极+高硅负极,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电芯循环稳定,已通过针刺、剪切、热箱等测试,具备电芯层级的热失控自关断能力。
2026年推出第二代,正极材料升级为富锂锰基/高镍,负极采用锂金属,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
2027年将推出第三代产品,能量密度向500Wh/kg以上水平跃迁。
03
国资入主,资源赋能
深耕行业20多年来,孚能科技在业界积攒了研发实力突出的形象,也通过大规模供货积累了丰富的制造和服务的经验、能力。
最近,孚能科技又迎来一个跃升——成为国资控股的企业。
5月7日,孚能科技发布董事会改选公告,正式宣告广州工控集团成为新的控股股东。
广州工控集团旗下有多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且紧密协作。今年4月25日,广州工控集团与广汽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等领域深入开展34项合作,挖掘在整车供应、动力电池等汽车产业配套领域的合作机会。
孚能科技成为广州工控集团控股企业之后,有望迎来资源、市场、资本、技术的多维赋能。
就固态电池业务而言,孚能科技也表示,公司将固态电池视为改变行业格局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公司致力于成为固态电池领军企业,在广州工控集团入主之后,也将持续推进相关战略布局与资源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