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放燃油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回顾
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新能源汽车上演了一场“捉放燃油车”的戏码,燃油车得以放慢退出历史舞台的脚步。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录得530.90万辆,同比增31.65%。这一增速是近五年来的新低。(如无特别提示,本文的数据口径皆为国内乘用车上险数)
这一表现低于《电动汽车观察家》的预期。年初,我们预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增长40%。
过去四年,上半年销量平均占全年比例约37.96%,按此推算,全年上险数约1400万辆,也低于我们预测的1500万辆。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消费为什么没有维持过去几年的增势?
从供给端看,更多车企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尤其是之前不算积极的合资品牌也发力,像东风日产、广丰、一丰、大众,而且小米、华为“五界”也在带来增量。
但是,反价格战、反内卷,部分影响了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更快地推动油电转换。
而燃油车则完全没有包袱,以跳楼价的形式,连BBA都大幅降价,顽强抵抗,让新能源扩张速度放慢了。
从乘联会统计来看,常规燃油车上半年销量仅下降了6%,6月当月甚至增长了7%。而2024年燃油车销量下降了16%。
我们认为,主管部门所谓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竞争秩序的举措,给了燃油车一点喘息之机。
从需求端看,自新冠疫情以来的经济不振、房市股市造富效应不足,影响了消费信心。
诸多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基本维持。但有零星地方放风停止以旧换新补贴发放,或者从严审查,影响了一部分销量增长。
好消息是,出口在诸多贸易纠纷的背景下,依旧增速喜人。
根据中汽协的统计,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增速达到75.2%,远超燃油车出口表现。传统燃油车虽然出口达到202.3万辆,但同比降低了7.5%。
我们年初对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预测是140万辆左右,现在看,全年新能源出口将大大超出我们预期。
我们的预测也有很靠谱的地方——我们在年初的总述当中指出:
纯电动前景看好,车企不必都押宝插混增程。
如我们所预测,2025年上半年,纯电增速比前几年的27%提升10个百分点左右,而插混增程增幅大幅放缓。前几年插混增程增速动辄七成、八成。
在这样总体的背景下,谁切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蛋糕?
比亚迪当然还是老大,但是,其增速已经大幅受限——只有14.5%。
比亚迪过去几年大幅增长,成为老大。崛起过程中友商堆积了大量怨气,今年可谓集中爆发。比亚迪无法再度挥舞降价利器,值得寻求智能平权、高端化和全球化。
只有全球化取得了较好成绩。上半年比亚迪出口47.2万辆,已经超过了2024年全年出口量。2025年全年达到100万辆出口应该不算太难。
尽管比亚迪受到诸多限制,但是,全年500万辆总销量依旧有望达成(上半年总销量为214.6万辆,含商用车,含出口)。
在比亚迪稍稍喘气时,快速增长的是吉利、五菱、小鹏、零跑、小米,它们都获得了远超大盘的增速。
另外,特斯拉、问界表现都略有下滑。而理想、长安和比亚迪类似,增速都弱于大盘。
比亚迪和吉利的双雄之争颇有看点。趁着比亚迪处处掣肘,吉利大幅收割市场,销量大增,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
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已达140.92万辆,同比增长47%。新能源销量72.51万辆(和下图的口径不一致,这里包括出口。下图仅为国内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26%,首次突破总销量半数占比(51%)。吉利汽车还宣布了全年目标上调到300万辆的消息。
注:最后一图数据包含出口
从畅销车型也能看出来,吉利、小米、小鹏、零跑都有爆款杀出,让老选手们招架不住。
在车型走势中,略意外的是,A级新能源销量下滑了。这一领域,燃油车发起了救亡之战,暂时守住阵地。
在新势力、新品牌当中,特斯拉、理想双强还是头两名,但增势不在,特斯拉甚至下滑了。小鹏、零跑、小米增速大涨。
展望全年,我们年初预测的中汽协口径(含商用车、含出口)新能源汽车销量1700万辆,依旧可能达成,只是国内销量较为悲观,而出口市场较为乐观。
仅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现在看,大概率达不到我们年初预计的1500万辆上险数,预计最终在1400万辆之间。
除非运气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