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不给我控制权,不会推进机器人业务

10月22日,特斯拉三季报交出,有喜有忧。
喜的是收入重回增势——营收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
忧的是盈利能力没有提升——调整后净利润17.7亿美元,同比下降29%。
不过,马斯克早看不上造车这“三瓜两枣”,在业绩会上大谈Robotaxi和机器人业务,“画饼”说:Optimus人形机器人即将迎来重大突破,它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产品。
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Optimus V3版本,目标是实现与汽车相当(甚至更高)的产量——比如每年生产100万台。
然而在描述完特斯拉将打造“机器人军团”的前景之后,他话锋一转,提到如果特斯拉授予他的“薪酬方案”不通过,他无法有足够多的投票权,不会安心推进“机器人军团”的研发。
至于反对这一薪酬方案的两家股东服务公司,他直接扔过去一顶帽子——“企业恐怖分子”。
刨除这些八卦和争议不说,我们还是要刷新一下这家全球智能电动汽车领头羊的最近进展和展望。
01
卖车颓势止住
最近一两年,特斯拉的金字招牌已经没那么亮了。
马斯克搞政治引发欧洲等地消费者的反感;中国、美国的竞争对手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税收优惠、积分销售、关税……这些“政策红利”越来越少。
其结果是,特斯拉车卖得少了,利润也大不如前。
三季度的表现,则是缓解了投资者对特斯拉核心业务(尽管马斯克早就在讲机器人故事)持续下滑的忧虑。
三季度,特斯拉交付49.71万辆车,创历史新高,而且,各个区域都在恢复。大中华区和亚太地区营收环比分别增长33%和29%,北美地区增长28%,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EMEA)增长25%。

不过,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交付量约为120万辆,同比还是下降约6%。
特斯拉也在应变,根据不同市场推出不同的车。在中国市场,特斯拉推出Model Y L,以响应对六座的需求。

更廉价的标准版Model 3和Model Y
对于美国补贴退坡的影响,特斯拉推出标准版Model Y和Model 3轿车新版本,以求在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后,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
间接卖车收益——销售积分的收益也大幅下降,三季度只有4.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7.39亿美元几乎折了一半——因为这部分没有额外成本,损失的几乎就是净利润。
其实,现在特斯拉业务增长的亮点板块,是不那么光鲜亮丽的储能业务。
三季度,特斯拉能源生产与存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达34.2亿美元。
此外,特斯拉的收入就是“服务及其他”——34.75亿美元,得益于保险业务和服务中心业务的提升。
特斯拉非常高光的Robotaxi也在服务及其他板块,但收入占比极小。包括特斯拉引以为傲的FSD,付费用户占比仅有12%。
现有业务的扩展上,特斯拉致力于大幅提升汽车产能,目标在未来24个月内实现每年300万辆的年化产能。特斯拉还计划在年底前将Robotaxi服务扩展至8-10个大都市地区。
然而,这些业务,已经没有大的想象空间。
讲市盈率很难了,马斯克必须重新讲“市梦率”。
02
机器人大故事
讲“市梦率”,最好的题材就是机器人了。
马斯克称,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即将迎来重大突破,而且,只有特斯能做到。
“特斯拉的优势在于,我们同时具备现实世界人工智能技术、卓越的机电工程能力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而目前没有其他企业能同时拥有这三大核心要素。”
马斯克透露,2026年第一季度将推出Optimus V3版本,“届时大家将看到这款机器人的出色表现”。
同时,马斯克说特斯拉还在建设“年产100万台Optimus的生产线”,希望能在明年年底前启动生产。
不过,他也在强调难度——要达到“年化100万台”的产能,需要较长的爬坡周期——因为一条生产线涉及10000多个独特零部件,产能提升速度取决于“最慢、最容易出问题的零部件”的供应能力。
但他认为,100万台的产能一定会实现。
更远的未来,“Optimus 4.0版本的年产能目标是1000万台,Optimus 5.0版本可能达到5000万至1亿台——这个规模确实非常庞大。”
马斯克说,特斯拉的使命已更新为“可持续富足”——“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可持续能源,更是通过Optimus和自动驾驶技术构建一个‘无贫困、人人可享受顶级医疗’的世界。”
马斯克说,规模化的Optimus机器人将是“突破财富天花板的关键”。因为Optimus的年生产力能达到人类的5倍(因为它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甚至无需充电,通过有线供电即可持续运行)。人工智能对“人类生产力的提升”是有上限的,但“实体化人工智能”的潜力是无限的。
03
马斯克会“撂挑子”吗
如果说马斯克的畅想成真,那么他将拥有庞大的“机器人军团”。
而着眼长远,马斯克担心的是,如果他真的打造出来了这样的“机器人军团”,“未来某天是否会被踢出公司?”
“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在业绩电话会上,马斯克主动把话题转到了自己的“薪酬方案”上。但他强调,“并非为了钱”。而是——
如果我们真的打造出“机器人军团”,我能否对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而非绝对控制)?简而言之,如果无法确保这一点,我不会安心推进“机器人军团”的研发。
马斯克说,他的核心诉求很简单——足够的投票权来确保“对公司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又不能多到“即便我精神失常也无法被解雇”。他认为“25%左右”的投票权是合适的。

Model Y L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在电话会的尾声,马斯克和CFO瓦伊巴夫・塔内贾再次呼吁股东们在11月6日投票通过特斯拉给马斯克的薪酬方案。
这一薪酬方案覆盖10年之久,设定了很多充满挑战的分阶段目标,马斯克若能完成全部目标,有望获得市值约1万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作为酬劳。
计划中有12项运营目标,马斯克每完成一项,便可获得约占特斯拉市值1%的股票。
这些运营目标包括:销售1200万辆电动车;卖出100万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注册并运营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订购量达到1000万;公司调整后收益增加20余倍,至4000亿美元。
该计划同时要求特斯拉市值稳步增长,马斯克需带领特斯拉首先迈过市值2万亿美元门槛,此后的运营目标则要求公司市值按5000亿美元或1万亿美元递增。最终的目标是8.5万亿美元。如果全部达标,马斯克将获得特斯拉12%的股票,届时按预想市值达1万亿美元。
这是一项类似于“对赌”的计划,堪称“天价”,但也有合理之处,马斯克要全部拿到,必须带领特斯拉创造一系列神迹。
马斯克本人当然认为这样的薪酬计划是合理的,并且在社交媒体上多次放话威胁“撂挑子”,毕竟他手下的公司确实很多,随便哪个都很有吸引力。
但这样的“天价”薪酬方案,也遭到了一些股东的反对,比如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SS和Glass Lewis。
马斯克在电话会上也是主动提及它们,并且称它们是“企业恐怖分子”。
其实,未来真正能够满足马斯克胃口的,就是AI。而xAI虽然也是其创立的AI公司,但如马斯克所说,真正从事物理世界AI的,并且拥有数据、机电技术和大规模量产能力的,就是特斯拉。
支持马斯克薪酬方案的机构投资者也不少,包括死忠粉知名投资人木头姐。马斯克应该会得偿所愿。
只是未来“机器人军团”掌控在马斯克手里,不知道平民百姓是否要仰其鼻息。
邱, 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