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静谧性超越埃尔法?走进腾势D9身价上亿的NVH实验室-电动汽车观察家

车内静谧性超越埃尔法?走进腾势D9身价上亿的NVH实验室

11月4日,以“听鉴·新势界”为主题的腾势D9太空级静谧空间品鉴会在深圳比亚迪集团总部举行。活动现场通过实车NVH路跑静谧性对比、与顶级技术专家面对面探讨腾势NVH故事、聆听顶级交响乐团“超静音”演奏会三大体验环节,让大家亲身感知到腾势D9在NVH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感受精益技术追求所带来的极致豪华感。

从容领先,塑造MPV静谧性新典范

豪华不仅要看得到,更要听得到。对于一辆豪华MPV而言,静谧性是高级感的先决条件。因此,腾势D9的静谧座舱成为重要的体验环节之一。

在实车路跑静谧性对比环节,当大家坐进腾势D9的环抱式座舱,就已体验到了什么是太空级静谧空间。即便在高速路段最高速度下行驶,大家仍然可以清晰享受音乐、观看影视节目,实现前中后排自由对话,丝毫不受风噪、胎噪的嘈杂影响。尽管车外喧闹繁华,车内却舒享静谧,俨然两个世界。这令车内的每一位用户都对腾势D9的静谧表现赞叹不已。

据专业媒体统计,2017年-2022年国内30-100万豪车120km/h车内均速噪音统计在65dB-70dB区间。而此次NVH实车对比环节已有数据表明,腾势D9高速行驶至120km/h时,车内噪音仍可控制在64.6dB以内,静谧性完胜同级车型,甚至已超越百万级豪华埃尔法。

深耕技术,打造NVH新静界

出色的静谧性源自背后多年的技术积淀与研发创新。活动现场,腾势D9的NVH开发负责人、全球顶级NVH技术专家亲临现场,通过白车身、隔音玻璃与普通玻璃、腾势滑轨和传统滑轨等道具演示,直观讲解D9在NVH领域的技术突破,带来一场关于汽车静谧性的技术盛宴。

太空级NVH静谧基因从一开始就已注入腾势D9。在产品设计前期,NVH技术工程师就已介入,并进行科学的目标分解,与其它性能部门共同制定控制策略,最终协助产品部门达成NVH目标。在此基础上,腾势D9克服了传统插电混动的弱点,使其即使在馈电工况下,加速噪音也远低于BBA等传统豪华燃油车,树立加速静谧性新标杆。

影响车内静谧性的因素,首当其冲就是车身结构。降低车内噪音,不仅要处理噪音源,还要降低车身结构的振动传递。通过现场白车身讲解,技术专家直观展示每一个会影响到NVH性能的细节。CAE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确保NVH性能的关键,实车模拟使得项目开发前期就可锁定问题、消除隐患,使NVH静谧性的150余项目标在开模前有超过90%达标,大大缩短开发周期,让腾势D9的新豪华体验从起点就已领先。

在降低风噪上,隔音玻璃是有效手段。所有的玻璃都有临界频率,在此频率下玻璃抵御风噪的能力最差,而隔音玻璃的夹层经过特殊处理有很高的阻尼系数,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难题。为了追求极致的NVH性能,腾势D9大面积采用降噪效果更好的双层夹胶玻璃,让用户在旅途中坐享舒心。

打造高端品牌的必经之路,离不开对操作声品质的优化。腾势D9对3大类24种操作音进行了优化。以中排座椅滑轨调节声优化为例,为消除滑轨调节停止时的顿挫感和抖动,腾势D9在硬件上通过滑轨消间隙块硬度调节、增大滑动电机电路内阻,软件上通过滑轨ECU软件、滑轨线束同步做调整,使滑动电机控制更精准、运行更平稳,从而让操作声成为悦耳之音。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极致体验的背后离不开高水准的技术人才和实验室。腾势D9的NVH技术负责人在该领域深耕多年,是国内少有的全球顶级专家,且团队过半成员拥有硕博研究生学历。此外,实验室涵盖整车四驱半消声室、模态实验室、整车异响实验室等十大实验室,为舒适体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声临其境,聆听太空级音乐会

新豪华不仅体现在NVH技术层面,更体现在腾势专属主动音上。在“静”的基础上,腾势团队结合汽车属性做去音乐化处理,基于贝多芬的欢乐颂,为用户创造了专属主题声音,包括上电声、转向、安全带提示声等环境声效,实现技术与艺术跨界融合。围绕典雅欢快的专属主动声,配合腾势D9豪华内饰、智能座舱,打造集听觉、触觉、视觉于一体的舒适豪华驾乘空间,带来沉浸式豪华听觉体验,让旅途更加惬意。

活动中,用户不仅实地探访NVH实验室,感受匠心匠造与硬核实力,更体验了一场“超静音”音乐会。现场布置成科技感十足的沉浸式太空舱,深圳交响乐团在其中进行演奏,让腾势D9用户聆听独具一格的“殿堂级”声音盛宴。

以静制动,智者势成。此次活动,腾势D9用硬核实力和超凡体验诠释了其新豪华全优出行实力。如果说腾势D9的热销,让我们看到了从用户出发的造车思维;那么这场硬核技术的见证活动,更让我们看到了腾势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卓越的造车实力。相信腾势D9将持续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基因优势,为更多用户带来远超期待的新豪华驾乘体验,持续引领中国高端MPV市场的划时代浪潮。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观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