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造了东风日产N7的电池?-电动汽车观察家

谁造了东风日产N7的电池?

东风日产N7在合资纯电车型中脱颖而出。

2025年6月,东风日产N7销量达6189辆,成为合资品牌纯电车型销量冠军。截至2025年6月,东风日产N7累计交付量突破1万台,成为合资纯电车型中交付速度最快的车型。‌‌

这样的成绩来源于前期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东风日产对超过2万个家庭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所期望的新能源车,不仅需具备足够的舒适性和智能化,更要确保使用的安心。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安心需求,在电池安全方面,东风日产选择与老搭档欣旺达共同合作。

早在2018年,欣旺达动力与东风日产开启合作,从HEV电池技术的联合攻关起步,逐步将合作延伸至纯电领域。

7月27日,欣旺达首次向媒体及用户开放义乌基地“黑灯工厂”,来展示东风日产N7电芯“超安全、超快充”技术落地的制造基础,以及欣旺达本身的品控能力。

01

工厂定位:未来工厂

欣旺达义乌工厂⼀期、⼆期整体占地⾯积1300亩,87万平⽅⽶,相当于120个标准的⾜球场。从投料到成品,整个⽣产⼯艺涉及近30道⼯序,50多道环节,6000+参数管控。

根据欣旺达的规划,是将义乌工厂打造成未来工厂。因此,工厂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流程,集成AI技术,如极片瑕疵检测、人工目检AI检测、CT成品检测等,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来看一下,义乌工厂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

一是,封闭式投料。

与传统开封投料方式不同,义乌基地采用封闭式管道负压吸料系统,将磷酸铁锂等原材料直接从储料罐输送至搅拌缸,避免粉尘污染。投料口配备高强度除磁装置,15000高斯的磁场强度可捕捉直径0.1mm以上的金属异物——这类异物若进入电芯,可能导致内部短路,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隐患。从用户角度看,严格的异物控制直接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二是,高效率的搅拌工序。

欣旺达的是搅拌环节采用高速连续分散技术,将粉料与溶剂混合成均匀浆料,效率较传统批次搅拌提升4倍,占地面积减少60%。搅拌工序中,配备了三级过滤系统和实时磁性检测装置,确保每10分钟对浆料进行一次纯净度取样分析,严格把控磁性物质含量,保持在5ppb(十亿分比浓度)以下。这种精准控制直接影响电芯的续航能力,搅拌均匀度每提升1%,电芯实际续航可增加2-3公里。

搅拌

三是,毫米级控制的“隐形战场”涂布工序。

涂布是电芯生产的核心工序,欣旺达义乌基地采用复合涂布技术:极片下层涂覆高粘结剂浆料增强附着力,上层涂覆高导电剂浆料提升离子传导效率。关键设备采用磁传动替代传统齿轮传动,彻底消除金属碎屑产生的风险;涂布精度由AI自闭环系统把控,电动千分尺实时监测厚度(误差≤±1μm),9点面密度仪同步检测涂覆均匀性,数据每0.5秒更新一次,确保每平方米极片的重量偏差不超过5g。

涂布

更严苛的是环境控制,涂布车间为千级洁净环境(每立方米尘埃颗粒≤35200个),而行业普遍为万级标准(每立方米≤352000个)。这种“手术室级”的洁净度,可减少极片表面微颗粒附着,降低后期短路风险。

四是,高强度与精度要求的辊压分切工序。

欣旺达的辊压环节采用预延展技术,通过缓慢拉伸铝箔消除内应力,将断带率控制在0.03次/万米以下。辊压后的极片厚度公差严格控制在±1μm,较行业±3μm的标准大幅提升,这为后续卷绕工序的精准对齐奠定了基础。

辊压

分切工序则配备7套FU除尘模块与负压吸尘系统,将粉尘浓度控制在0.1mg/m³以下。分切后的极片边缘光滑度通过CV视觉检测系统全流程监控,任何超过0.05mm的毛刺都会被自动识别并剔除——这类毛刺若残留,可能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

在这样的生产工艺下,欣旺达造就的电池,在一致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

02

N7电芯设计:低温、安全、快充还抗冻

除了生产工艺,为满足客户需求,产品本身的设计也需要下很大功夫。

例如,满足低温性能:-20℃的稳定输出。

为适应北方寒冷地区使用场景,N7电芯采用双层极耳设计,通过缩短电子传导路径降低内阻,配合电解液配方优化(添加新型低温溶剂),使-20℃环境下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0%,展现了N7电芯在低温环境下的良好性能。在-30℃低温充放电测试中,电芯仍能实现正常充放电,满足冬季用车基本需求。

再如,需要满足安全验证:四针穿刺的“极限挑战”。

东风日产N7的四针穿刺实验在业内首次实现:在电池满电且无冷却的情况下,4根直径8mm的钢针同时刺入电池包,经过72小时的静置后,电池包未出现热蔓延现象,这一安全标准远超国家标准中单针穿刺1小时的要求。这是由于欣旺达对电芯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采用宽电芯设计,使挤压强度提升30-50%;减少极片层数,降低短路时的产热总量;隔膜采用耐高温材料,可承受180℃以上高温而不熔化。

三是,考虑用户价值:需要做看得见的性能提升。

这些技术最终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超快充方面,搭载3C技术的电芯20分钟即可充至80%电量,满足通勤族“即充即走”的需求;耐用性上,经过30万公里循环测试,电芯功率衰减为0,相当于家庭用车10年的使用寿命;而超抗冻特性,则让北方用户在冬季也能放心使用空调和座椅加热功能。

03

品控体系:数据与AI赋能

除了设计和生产,企业的品控体系也是产品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该工厂在电芯生产过程中设置了3万余个控制点,涵盖极片厚度(精度至微米级)、异物管控等多个方面。

其品控数据基准来源于投资4000万级的实验室,可进行如PPB级缺陷控制等检测。

在AI应用方面,官方称电解液研发周期因AI模拟替代部分实验而缩短40%;生产全流程采用视觉监测与FTP神盾系统,结合欣旺达1个全球云计算平台,3个核心技术平台,3条核心业务数字化链,实现了PPB级别(十亿分之一)的生产制造质量。

通过与重要合作伙伴东风日产、理想等企业的合作,欣旺达也不断成长与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四家“全球动力电池一级制造商”之一,在全球已部署十一大生产制造基地。

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1-2024年,欣旺达位列中国HEV混动汽车锂电池装机量TOP1,2024年公司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根据权威第三方机构SNEResearch的数据,2024年欣旺达动力在全球储能电芯市场中以2%的市场占比位列第十。

合作模式上,欣旺达实现从“标准对接”到“联合开发”的转变,价值链得以升级。欣旺达已从单纯提供产品的1.0阶段,进化至与客户共创定制化产品的2.0阶段,再到如今以用户需求共创为核心的3.0阶段。以与东风日产的合作为例,将日产的148项标准落地产线,定制化的3C快充电芯满足了车企对快充的需求,优化了车企供应链,在成本与效率之间取得了较好平衡。

如今,双方共同研发的超快充电芯已成为东风日产N7的核心配置,成为其在合资纯电市场实现突围的重要支撑。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观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