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边跑边换引擎-电动汽车观察家

理想汽车:边跑边换引擎

理想汽车到了一个相对艰难的时刻——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还需要逐步替换增长引擎。

8月28日,理想公布了二季报。如果环比一季度,一切几乎都在好转,但如果同比去年二季度,又几乎都是下跌。

再看三季度展望,不禁让人打个寒战:车辆交付量预计为9万至9.5万辆,同比减少41.1%至37.8%;收入总额为248亿元至262亿元,同比减少42.1%至38.8%。

如果是248亿元收入,将会是11个季度以来最差的收入。

不过,短期来看,理想汽车正在强攻纯电,i8开启交付,i6将在9月上市,有望成为纯电走量的主力车型。用总裁马东辉的话说,希望借此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长期来看,智能化研发释放竞争力,再加上自研芯片进展顺利,预计明年搭载上车,还有充电基础设施的助力,国际化的开启,也都将助力理想产品的竞争力提升、销量提升。

这就如同一辆汽车,原有的发动机没那么给力了,只能一边疾驰,一边绑上更多的发动机。

这种操作不用说,肯定是高难度。

01

颠簸二季度

二季度是理想车型焕新季,而且2024年理想MEGA发布和L系列焕新的风波还历历在目,让人不免担心,理想这次的焕新能否顺利完成。

结果,反倒是MEGA焕新几乎拿到高分。

MEGA焕新后,月销量在3000台左右,远超预期。

理想MEGA HOME成功焕新

“理想MEGA于去年3月发布以后已经14个月,自今年5月起成为50万元以上MPV销量第一,自6月底成为50万元以上所有纯电车的销量冠军。”理想汽车董事长、CEO李想在二季报电话会议上说。

L系列焕新则不如预期。

“6月以来受销售服务体系调整和市场因素的影响,L系列销量有所波动。”李想说。

但理想汽车已经有了较大规模和势能。

“六七两个月,我们在20万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位列前三。”李想说。

落到二季报上,数据呈现得更为直接。

二季度,汽车总交付量为111,074辆,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近20%——跟自己比尚可,但和全行业比,比较乏力。

车卖不好,营收肯定也不好。

收入为302亿元,同比减少4.5%,环比增加16.7%。

仔细看汽车交付量和收入的变动比例——同比卖车多,但收入还下降,因为其结构更多依赖L6,并且给客户更多金融贴息和销售激励。

毛利率方面,基本保持在高位——19.4%。

净利润10.97亿元同比减少0.4%,环比增加69.6%。不过,像2023年四季度那样单季怒赚57.52亿人民币的好日子,至少暂时是不敢想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还不是谷底。

理想汽车的三季度展望预示着,好日子还得等。

而标志性的观察点就是——9月发布的i6能不能爆。

02

i6:纯电走量主力

在电话会问答一开始,分析师就问起销量问题。

马东辉表示,对于增程,理想汽车计划以智能来巩固基本盘;纯电车型方面,今年理想的纯电产品线将形成梯次发力的格局,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除了MEGA月销已经稳定在3000台以上,理想i8上市后,试驾反馈很好,目前推进产能的爬坡,力争在9月底累计交付8000~1万台。

9月份,理想将发布理想i6。“i6的设计很好看,开起来的话既舒适又运动,空间体验也很好,精准的匹配年轻用户的需求,有望成为纯电的走量主力。”

李想本人也对i6寄予厚望,“我们有信心让理想i6成为中大型5座纯电SUV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拥有独一无二的外观设计、同级别领先的空间和舒适性,超长续航和续航达成率,并且搭载了行业最领先的VLA司机大模型。”

他甚至说,“理想i6也是我们至今为止最好开的产品。”

理想汽车最近几次发布都遭遇了黑公关。理想特地表示,“我们也会认真地、全面地做好舆情防御工作,从而保证之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得以制止。”

除了产品,理想汽车也在继续渠道优化布局。

马东辉表示,理想销售体系已经调整为总部直管23个区域,核心逻辑就是因地制宜,然后定政策,北方区域聚焦增程车型的推广,重点传递冬季续航里程稳定等优势。南方区域侧重纯电车型,强化节能空间智能的卖点,贴合当地的用户消费的偏好。

此外,营销上还会在数字化运营、门店优化、布局低线市场等手段,挖掘潜力,提升整体销量。

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理想速度飞快。

目前理想自建超充站已经超过3100座,年底有望达成4000座的建设目标。

理想汽车超充站常州穿梭站

从李想和马东辉的言语中,听得出来理想对i6期待很大,类似于L系列的L6,发布之后,迅速成为销量担当。在当前市场环境变化的背景下,i6已经成为理想不能失败的产品。

03

自研芯片明年上车

蔚小理当中,蔚、小都已经自研芯片上车,不仅在传播上风光无限,而且在性能、降本上,都带来很强竞争力。

理想的芯片也不远了。

在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及自研芯片的进度。

理想汽车CTO谢炎透露,今年年初,理想自研的车端智驾芯片已经成功流片并回片,目前正在进行车载测试,一切进展顺利。“我们预计明年将其部署在旗舰车型上并交付给用户。据我所知,该项目从立项到出货大约需要三年的时间,是目前市场上同类项目中是最快的。”

他还透露了理想自研芯片的性能——与市场上最强大的芯片相比,在运行大语言模型时,它能提供2倍的性能,在运行视觉模型(如CNN)时能提供3倍的性能。

根据此前《晚点》报道,理想对标的是英伟达Thor-U芯片(在FP16精度计算下,算力为500TOPS)。

谢炎还透露,和市场上其他的AI芯片不同,理想采用了一种真正的软硬件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芯片、编译器、理想星环OS等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体被设计出来的,“因此可以毫不费力地配合各种软硬件模组垂直整合到我们的强大的AI推理系统中,并且在未来不断迭代。”

当前,理想汽车的智能化体验还要依赖已经上车的VLA模型辅助驾驶和理想同学为核心的智能座舱。

跟随理想i8的交付,理想VLA正式上线,成为行业首个上车交付的VLA辅助驾驶。

李想说,VLA架构具备更加精准的空间感知能力,思维链的推理决策能力,像人类自己一样,通过语言交流的能力和路线,以纠正生成及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

“VLA司机大模型可在防御驾驶、平稳舒适,三点掉头、连续任务、地库行驶等方面为用户带来显著的体验提升,并能通过持续强化学习,越来越懂用户偏好。”李想说。

李想对VLA架构的能力上限也很有信心。他说,VLA是很清晰的通往L3、L4甚至L5级自动驾驶的路径,“因为它和人的工作方式一样,但我们预测未来会比人类驾驶强10倍甚至100倍。”

他甚至预测:L4级别的自动驾驶将会在2027年实现。

智舱方面,基于自研基座模型MindGPT的理想同学也从语音助手升级成为了理想同学智能体,具备了对接外卖app完成到店取餐,自主调用车外摄像头和支付app完成停车场扫码缴费等功能。

不过,智能化的体验对于销售的拉动,更为长线。同时华为、小鹏、蔚来、小米等竞争对手同样在此重兵布局。智能战,也是绵长的持久战。

总体来说,理想汽车最早采用增程技术路线,切入家庭用车市场,战略红利、技术红利已经吃得足够多,已经后继乏力。

新一阶段,理想汽车希望以纯电产品和智能化技术,打造新的增长引擎,以持续领跑。当然,这一阶段的难度要大得多。

连李想自己都说:“我们将继续发挥理想汽车在逆境中成长的能力,尽快完成销售体系调整……同时,我们将聚焦价值,聚焦用户,更加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邱, 锴俊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