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全是”华为,谁该收手了?

2025广州车展还在展出,但是媒体日结束,我们这些汽车媒体就开始指点江山了。
跟同行、业内朋友聊,一致的感觉是,没啥新意和亮点。
最大的感触,就是华为几乎无处不在。
直接的是:
首先,华为鸿蒙智行和引望,各自都有个超大展台,4.2馆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18.2有鸿蒙智行;
其次,华为“嫡系”,五界之中,问界在5.2馆、智界在17.2馆、尊界在19.2单立门户,同时享界、尚界,都是北汽和上汽的主展品牌和主展车型;
第三,华为“HUAWEI Inside”模式下,虽然没有入选鸿蒙智行,但依旧有极深参与关系的岚图、阿维塔,也是处处彰显华为的元素。
第四,作为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电驱动的供应商,华为还是奥迪、丰田、日产等主力车型的宣扬的卖点。
第五,在车展前一天,华为举行生态大会,新的深度品牌合作模式“两境”——奕境和启境亮相。
一款“华为”车,你可能在车展上看到三次。而且华为合作品牌、合作车型,其曝光率,比起市占率还高,因为各品牌都拿这些车型作为主展车型。所以,一个车展逛下来,华为处处可见,并不夸张。
什么是“华为饱和式营销”?大概这就是。
2025如此,2026呢?2027呢?“五界”“两境”之后,还有没有其他?当华为帮这么多车企“造好车”,其他车企应该怎么办?是打不过就加入?还是坚决自研或者坚守其他合作伙伴?
01
智驾智舱大卖,又增“两境”
广州车展11月21日开幕,车展前一天,华为就将很多媒体的注意力抢了去。
先是鸿蒙智行享界举行发布会,发布了新款享界S9。
这一进度基本在外界预期之内,属于常规改款。略有意外的是,余承东宣布,鸿蒙智行品牌旗下也要有MPV车型了。这一车型估计将落地智界品牌。
然后是华为乾崑生态大会。在华为成立引望,并且引入阿维塔、赛力斯等股东之后,华为车BU的业务和资产,已经逐渐装入引望。而乾崑生态大会,则是引望的一次成绩和新品大汇报。
首先当然是乾崑智驾。
华为车BU CEO靳玉志透露,截至2025年10月,乾崑智驾ADS系列合作车型达33款,覆盖15万至百万级全价位区间及全动力形式,10月销量突破10万台;2025年1-9月,其城区领航辅助市占率以27.8%位居国内第一,35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领域市占率更是高达52.7%。

乾崑智驾的持续竞争力目前看不到下降的趋势,毕竟它还在“高压强投入”。
乾崑智驾在AI算力、数据、算法三要素持续加码,云端算力从年初的15EFLOPS提升到45 EFLOPS,高质量训练里程突破10亿公里,模型迭代速度提升至4天/次,整体研发投入已超500亿。
在产品和功能层面,ADS也在提升。
ADS Pro增强版搭载行业首创舱内激光视觉Limera传感器,实现激光点云与摄像头数据的物理级融合,复杂光照下感知更稳定,小目标检出距离领先43%,并将于2026年Q1全面推送城区NCA功能,覆盖20多款车型。

ADS Max超阶版新增eAES2.0、防御性驾驶、AEB动物识别等功能,辅驾爆胎稳定控制辅助2.0可支持130km/h时速下安全靠边停车。
更令人意外的是,靳玉志表示,高速L3商用已进入倒计时,目前已在7个城市开启多车型内测。
华为另一大智能化部件是座舱。
靳玉志介绍,目前鸿蒙座舱有134万的用户,在第三方公司关于智能座舱品牌认知度的调研中,鸿蒙座舱排名继续蝉联第一。今年前10个月,问界车型的鸿蒙座舱的净推荐值达到了93.6%,也是行业第一。
鸿蒙座舱也在升级。靳玉志宣布,鸿蒙座舱率先步入智能化L3时代,凭借MoLA大模型构建类人智能体验。在这一阶段,座舱将不仅仅是指令助手、任务助手,而是变为专业助理,拥有感知力、记忆力、理解力、决断力、联接力和执行力,给消费者带来更加主动、智能的服务。

除了提供这两个重要的部件,华为乾崑还推出了类似于鸿蒙智行的新生态品牌合作模式。
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华为乾崑正式发布与广汽、东风联合打造的新品牌“启境”与“奕境”。“启境”定位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首款产品将于2026年中上市,全栈搭载华为乾崑智能解决方案,华为数百人团队常驻广汽合署办公,导入IPD与IPMS流程全程陪跑。“奕境”聚焦中高端智能化车型,瞄准顾家有品位的用户群体,首款产品计划2026年4月上市。


“境”系列是华为乾崑和车企合作的新模式,与鸿蒙智行相比,华为参与深度没有那么高,预计在产品定义、设计、生产、销售环节,依旧由各车企主导。而鸿蒙智行的五界,华为是在产品定义、产品设计、核心技术、质量流程、全生命周期维护和升级、服务体系、零售渠道、品牌营销上占主导位置的。

不过“五界”明显有天花板,需要华为参与的太多,此前余承东甚至表示,“三界”之后就已经没有余力。
因此,“境”系列也许才是后续主要和车企的合作模式。有消息说,华为乾崑已经和上汽通用五菱确定了“华境”品牌,而且阿维塔、猛士也将升级为“境”系列。
除了和车企玩生态,华为也在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包括用车和后市场打造生态。华为乾崑推出“10分钟乾崑智驾生活圈”概念,围绕停车、充电、养车等核心场景,引入合作合作伙伴,打通信息和服务。
02
车企帮华为“叫卖”
20日两场活动之后,21日的广州车展,汽车媒体老师发现,还是绕不开华为。
一方面,媒体在参观时,经常碰到华为赋能的车;另一方面,虽然华为、引望在车展媒体日没有办发布会,但媒体老师还是会在诸多车企的发布会上听到华为。

新势力“蔚小理零”、小米,以及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企业,和华为并没有很深合作,但其他很多品牌,甚至合资品牌的发布会都绕不过华为。它们在叫卖自己产品时,往往会提及华为供应的部件,以增加其卖点,等于帮华为做了宣传。
其中国企拥抱华为最为积极。
长安旗下的阿维塔宣布和华为合作升级为HI PLUS模式,甚至为华为员工车主设置了专属交车环节;深蓝“左手深蓝超级增程,右手华为乾崑智能”,虽然新车L06没用华为,但采用乾崑智驾的S09亮相;
东风旗下的岚图,梦想家四座新车型山河搭载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猛士发布新车M817 Hero,也采用华为全家桶;
北汽旗下的享界、上汽旗下的尚界、奇瑞旗下的智界,发布新车当然也很多华为内容;
广汽旗下昊铂A800搭载最新的鸿蒙座舱和乾崑智驾……
民企当中,“含华量”没有那么高。但是合资企业,反而比较积极。
像奥迪,一汽奥迪燃油车A5L和上汽奥迪A5L推出乾崑智驾版;
东风日产方面,发布了天籁・鸿蒙座舱版,也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合资燃油车;
广汽丰田的新车铂智7,也采用了华为提供鸿蒙座舱5.0与Drive ONE电驱系统……

显然,通过早期赛力斯问界的“打样”,各车企已经认可了华为“带货”的能力,尤其正逢一些大国企经营不善,只能专心“投华”。而各合资企业也已经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初期的对抗中落于下风,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方面,都纷纷引入中国供应商,华为因此也进入合资品牌供应链。
而华为的智驾、智舱、电驱、电源产品,如今实现了销量和口碑的正循环,卖得越多,名声更响,车企合作更多。
03
如何应对汽车的“华为时代”
华为已经是“房间里的大象”。
和它合作的车企,目前已经完全“服了”,只想着尽快地、更多地吃到“华为红利”,这间接地帮助“大象”的成长。
这让“非华”派怎么活?
直接“收手”不干,肯定不是选择,但不直接应战也不行。
首先是营销战。当华为在核心舞台无处不在,甚至“饱和式营销”,还有些品牌因为压缩成本而减少营销,进一步边缘化就成了必然。
其次是技术战。如今,在华为的引领下,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的研发门槛已经越来越高,目前不要说新创公司已经基本没有机会,即便是车企,此前自研成果没有进入第一、第二梯队的,确实可以考虑“收手”,要么投身华为,要么采用现在屈指可数的几个供应商的方案。
这一点,很多车企已经看得明白,近期的一些举措也体现了这一点。长城汽车放弃毫末智行,采用元戎启行并且投资元戎启行;奇瑞放弃大卓,采用Momenta;一汽投资卓驭,成为大股东……
第三,如果在智能领域不能自研自主,在电动领域,车企可否有自己的电池厂、电驱动系统工厂等其他核心零部件,以避免“主机厂”的空心化。
第四,华为如今在汽车产品打造上几乎有全流程的能力,除了智能化,目前还体现出了华为对于智能终端产品突出的原创产品定义能力、原创设计能力和品牌运营能力。但是,很多车企还在采取对标的产品研发方式,跟随、模仿设计,以及传统豪华品牌打造品牌的方式——这些短板,不仅会在和华为赋能的品牌的竞争中落于下风,而且,即便华为选择合作伙伴,可能也“看不上”它们。
当华为、小米这样的巨头进入汽车界,业界经常说的是,汽车会不会出现智能手机那样的高集中度,从而淘汰掉很多企业?
趋势如此,但缓慢发生。
根据中汽协统计,1-10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TOP15集团占总销量95.2%,比去年提升1.2个百分点。

这里华为隐身其中,如果按“五界”论,它能排第六,市场份额约5%;如果按智驾搭载车型论,市场份额约10%。
而随着“五界”持续发力,“两境”以及更多车企拥抱华为,“华为派”统计的市场份额大概率将越走越高。
按何小鹏说法,互联网行业有网络效应,很容易优胜劣汰,实现高集中度,而汽车行业暂时没有。但是,在硬件加软件的新汽车时代中,会有网络效应,这个时候,第一阵营会把第二阵营越拉越远。
邱, 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