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做智驾如同砍柴,都要先磨刀-电动汽车观察家

小鹏:做智驾如同砍柴,都要先磨刀

小鹏汽车1024科技日,被时常拿出来比对的,不再是特斯拉,而是华为。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倒是很轻松,回应华为高调的智驾传播说:

“我们有的人负责吆喝,把大家都吸引、关注起来;有些人负责干活,把真的东西做好了,然后再把这些用户拉回来。我觉得配合是一个天作之合。”

在演讲的PPT上,何小鹏更是宣告:“嘴强王者可能影响舆论,真搞技术才能创造末来。”

何小鹏何来自信?

他认为,小鹏汽车已经搭建好了智驾研发、应用的体系。“要把这个体系搭好,像磨刀砍柴,要思考节奏,哪些时候要磨刀,而不是急于砍50个城市的柴。要把磨刀的动作先做对,否则它长期会使你慢慢掉队。”

“我们过去做了大量的‘磨刀’。”他说,“小鹏的道”,是从底层往下打地基往上做,要用慢思考逻辑,才能做创新的研发。

总之,小鹏这帮“臭搞技术的”,在吆喝上可能不行,但是在“磨刀”这种基本操作上,是扎扎实实的。而小鹏汽车在本届1024上交出来的智驾答卷,也足以让他们自豪。

继吴新宙之后,担任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的李力耘

“我们现在是率先跑步进入了下半场。”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在小鹏科技日上如此表示。理由很简单:小鹏的轻地图方案的XNGP,将不受高精地图影响,在今年底扩展到50个城市,明年在全国所有主要城市路网全部都覆盖;AI代驾也不受城市限制,即将就开始公测。

在智驾的拐点时刻,跑在最前面的,就是小鹏。

01

没有“王炸”,有实实在在的兑现

今年小鹏汽车的1024,没有“王炸”。无论是“纯视觉”,或者是“端到端”模型,都付之2024年或者下一代架构。

但是,小鹏汽车在智驾领域的进展和成绩,却又如此solid(坚实)。

我们先不妨找出2022年1024,小鹏汽车立下的智驾flag:

2022年科技日小鹏汽车公布的XNGP发布计划

当时,时任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的吴新宙表示,在2023年上半年要发布城市NGP,覆盖广、深、沪3个城市,全国范围LCC直行能够识别红绿灯;2023年下半年,无图城市实现变道、超车、左右转能力——基本等于无图城市实现城市XNGP。

那么,小鹏汽车的flag倒下了吗?

对照来看,小鹏汽车的flag完全立住了。

2023年上半年目标,城市NGP方面,小鹏汽车覆盖了北上广深佛5个城市,比去年计划多2个;LCC直行红绿灯自动启停方面,在3月底推送的Xmart OS 4.20 Max版中兑现。

2023年下半年目标,即无图城市实现城市XNGP,小鹏汽车将其进一步拆解兑现:11月,城市XNGP在现有5城的基础上扩大至25城,10月24日,即刻启动公测(版本号4.4.0);12月底,进一步扩大至50城。

而且,小鹏汽车还带来一个意外之喜:“AI代驾”。这个功能可以让XNGP车主在全国范围自行设置路线,由车辆AI代驾。

至于2024年目标,本届科技日小鹏汽车也不放卫星,基本重复2022年科技日的:全场景覆盖,只是把范围划定为全国所有主要城市路网。

先不论功能、体验多么高级,小鹏汽车在智驾领域先于友商,做到了“说到做到”的量产交付能力。

小鹏是如何获取这一能力的?

吴新宙在接受《晚点Auto》采访时解释,首先小鹏在智驾技术路线上“想得最清楚”,“没有走过什么弯路,这也是我们走得比较快的原因。”其次,技术只是一部分,还需要依赖团队、体系。团队很好很强,“都是比较无私的人”。体系上,“迭代很快,有非常严谨的系统,保证迭代是有序的,不会出现莫名的回退或者怎么样,通过持续的集成、仿真、路测等等这些东西的配合,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的积累已经非常好了。”

在今年科技日发布会后的采访中,何小鹏也做了解读。“要把这个体系搭好,像磨刀砍柴,要思考节奏,哪些时候要磨刀,而不是急于砍50个城市的柴。要把磨刀的动作先做对,否则它长期会使你慢慢掉队。”

何小鹏总结,为什么小鹏“快”:“我们真正做全新XNGP的架构是2020年才开始的,但是你会看到我们做得多快。因为我们过去做了大量的‘磨刀’,这样从底层往下打地基往上做。”

“我为什么对于大模型有一些做法不是很认可?你不可能在别人已经搭了两层楼的房子做了装修就说你很牛。别人打了很多年地基,要用慢思考逻辑,才能做创新的研发,你用快的逻辑就是集成装修,就像一个房子装修一样,马上拿出来做应用场景,它看到很快,以后很慢。这是小鹏的道,可能跟很多企业不太一样的道。”何小鹏说。

02

演进到终极架构

也许是因为专业门槛,小鹏汽车科技日的一个发布,并没有形成巨大的关注度。那就是,小鹏汽车推出了面向全场景智驾的终极架构:XBrain。

其实,就从“终极”二字来看,就能看现出小鹏在智驾领域的自信,甚至可能是“武断”——它居然说终极架构就是如此了。这种超前的判断,风险着实不小。

当然,小鹏智驾团队有自己的理由。

“打一个比方,就像我们是一个赶考的学生,为了做好这份答卷,我们肯定会做很多的题。但是有一句话叫做书越读越薄,我们面向终局的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的架构,是朝着逐步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方向去不断演化。”李力耘说。

小鹏把这一终局架构称作“XBrain”(可以直译“X大脑”或者“小鹏大脑”)——“因为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愈发形成了一条像人类的大脑一样,从感知到理解到认知,再到做出行动,这么一个非常自然的清晰的脉络。”

XBrain还是分成感知和规控两个模块。感知部分,就像驾驶员的眼睛和耳朵。小鹏智驾的眼睛和耳朵——XNET,从1.0升级到2.0。

这次升级,我们可以理解为两大部分。

一是看得到、看得懂的东西更多了。XNet2.0感知范围,比1.0大了1倍,另外“看得懂”的交通工具增加11种——比如清扫车、减速带、地锁、收费闸等等。

二是,看不懂也没关系,我只要知道哪里可以走就行。XNet2.0这次还采用了占据网络技术。

占据网络(Occupancy Network,或称占用网络),在2022年特斯拉AI Day上,被引入到智驾环境中,用于对GOD(通用障碍物)检测,继而构建出安全的可行驶路线。

我的理解,占据网络意味着,智驾车辆不需要识别出来路面上的所有物体是什么,它只要知道哪里有障碍物,哪里没有,从而划出可以行驶的路线就行。这实际上大大减轻了智能驾驶车辆感知的任务量,直接服务于驾驶目的。

上图:三个摄像头捕捉的车辆周边环境;下图:占用网络描绘出来的环境

这一概念引入之后,华为、蔚来等诸多企业也开始应用。小鹏XNet2.0能这么快将其融合,也体现了它超强的学习能力。

近一年来,大模型风暴席卷而来,小鹏汽车将其应用到感知领域,比如理解限时公交车道、可变车道,比如读懂ETC、待行区、非机动车道这些文字内容,使智能驾驶具备时空理解能力。

利用大模型,小鹏智驾能“看懂”更多路标等信息

规控部分,小鹏将打造XPLANNER——基于神经网络的拟人的下一代的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和预测系统。

翻译一下这些专业名词,所谓XPlanner,指的是逐渐去除以人类手写规则为基础的软件算法,转向数据驱动、模型驱动策略应对。这一点就非常接近特斯拉“端到端”的方案,系统通过机器学习自动求解最优解。

听起来有点“吓人”:反正是最优解,至于过程,我们愚蠢的人类,就不需要知道。

对于这个下一代的智驾架构,李力耘提取了三个关键词:轻地图、全场景、轻雷达。

所谓轻地图,即不依赖高精地图,但是有导航地图,可实现更广泛的功能覆盖;所谓全场景,是指从城区/高速的链接,到行车/泊车的链接,实现全场景的逐步打通;所谓轻雷达,是逐步减少对雷达的依赖,实现智能驾驶综合成本的大幅降低。

轻地图、轻雷达,都指向逐渐向全视觉演进,只是不会像特斯拉那么激进一步到位。

全场景,则是智驾能力的描述,“大家以后在高速和城市的收费站不需要接管,自动通过,在小区和城区道路的交接口也可以自动通过。”这意味消费者体验将进一步提升。人机共驾时,人类驾驶的比例逐渐趋近于零。

小鹏汽车没有说,这个智驾终极架构何时落地。但同时亮相的MPV X9,就已经要体现部分智驾新架构的特点。可以预判,至少到2025年左右,这一终极架构或将正式成型。

XBrain这一架构,体现了智能驾驶业界的共识:无雷达或者轻雷达的纯视觉路线、数据驱动、从感知到控制全端到端的策略输出……

所不同的是,大部分玩家还在说,小鹏则已经接近实现。

03

艺高敢降本

何小鹏最近“打了自己的脸”。

2021年,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何小鹏斩钉截铁地说,在2025年之前,如果售价不到15万,是不可能把智能汽车做到高智能的。

但是,2023年8月小鹏汽车二季报沟通会上,何小鹏又说,小鹏智能驾驶前沿技术成果将会在15万元级别车型上应用上车。8月底,小鹏和滴滴的合作公布——所谓15万元级别智能车,指向的小鹏基于滴滴MONA平台开发的A级车,时间节点是2024年。

何小鹏加快了智驾下探的节奏,除了来自和滴滴、大众汽车合作的加力,还在于小鹏汽车在智驾方面的技术积累带来的信心。

在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自动驾驶高级总监李力耘,在介绍下一代智驾架构时说,“技术的演进带来的,一定是我们能力的加强,软硬件架构的简化,还有我们成本的降低。”

李力耘说,“我们利用我们强大的拟人的XNET的感知能力,实现在我们最新的MPV X9车型上的降本,我们会去掉我们的两个前向角雷达,但同时保持我们超级强悍的XNGP的能力。”

小鹏纯电MPV X9去掉了两个前向角雷达

小鹏汽车在这个节点开始降本,不由让人产生疑问。小鹏智驾的可用性、体验和安全性,难道已经足够好了吗?

何小鹏在采访时回应,“我们的降本,是在不影响可靠性,不影响安全性,不影响体验型的基础上去做的事情。”

何小鹏说,“这代表着技术的实力。技术的创新,一个方面是使能力更强,一个方面是使更多人可以用得上,一定就是更大众,成本更可控,更能够规模量产。”

他表示,下个季度就会看到,小鹏在智驾降本上能力的体现,而且“每个季度都会有”。

李力耘也表示,“正是因为我们的能力够强了,所以我们才可以降本。降本一定是保证体验、安全都在更多前进。”

小鹏汽车所谓“能力够强”体现在哪里?

对于算力应用的效率,最能说明问题。

在激光雷达首个量产车——小鹏P5推出之时,小鹏只用了英伟达30TOPS算力的Xavier计算平台,让“友商惊诧”,着实体现了小鹏强大的工程化能力,包括模型优化和部署等等。

到了Orin-X计算平台,尽管单颗芯片算力就有254TOPS,但XNet部署到车端的话,一个Orin-X还不够,需要1.22个Orin-X。但是,在小鹏汽车优化过之后,只占用了Orin-X 9%的算力就完成了。

从这里也可以理解,从小鹏汽车离开的吴新宙,为什么能够得到英伟达的青睐。吴新宙和小鹏汽车的经验,无疑会帮助英伟达的汽车用户,更好地应用它的计算平台。

何小鹏送吴新宙(中)到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右)那里去上班

能力也不是从天而降,小鹏汽车在智驾上是真金白银的早投入、重投入、持续投入。在采访中,何小鹏说,“小鹏在智能辅助驾驶一年投入接近30亿,我们做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做到无人驾驶……光这个投入就是巨大的投入,所以要把这些技术耦合起来做一个体系,并且能够服务好自己(研发需求),这是一个必由之路。”

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为了复制我们,你也需要在训练计算机上花费数十亿美金。同样难的是,你也需要数据,你需要训练计算机,你需要思考所有需要的东西,才能真正大规模实现自动驾驶的通用解决方案。这是有史以来最难的问题之一。”

这真是,智驾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站在今天的时间点,纵观汽车行业的智能驾驶发展,可以总结为“三步走”的过程。

第一步:“拄拐行走”阶段,以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两个拐杖,硬生生支撑智驾前行,追赶特斯拉的功能表现,应用范围是高精地图覆盖的高速和城市快速路;

第二步:“脱图认路”阶段,以去高精地图,利用BEV+TRANSFOMER的感知新范式,真正建立环境感知、虚拟环境构建能力,并主要依靠人类手写规则和部分机器学习进行规划控制,应用范围扩展到城市道路;

第三步:“一通百通”阶段,感知升级为占用网络,规控基于数据驱动、机器学习,应用范围覆盖全域、全场景,并且逐步降低成本。

和特斯拉几乎同时,小鹏汽车在智驾发展上已经冲到了第三阶段,逐步进入无人区,需要开创前所未有的疆土。在中国,小鹏汽车最早布局第三阶段,有望把数据驱动、模型驱动、端到端、覆盖全场景并且更低成本的智驾带给消费者,因而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智驾引领者。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邱, 锴俊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