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SDA架构背后:智能汽车的分水岭-电动汽车观察家

长安SDA架构背后:智能汽车的分水岭

未来,用户无法自己设置功能组合,无法插入自己硬件,则不可称之为智能汽车。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宣布,2024年首款搭载SDA架构的CD701车型将量产落地。而长安也将坚定推进“新汽车新生态”战略,到2030年累计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余人的科技创新团队,实现集团销售5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400万辆,新能源销售占比60%以上,海外销售占比30%,成为“数智新汽车”时代的引领者!

01

何为新汽车

长安创新开发SDA平台架构,实现全球开创性产业化的中央+区域环网架构开发及车型搭载,系统时间同步精度控制在1微秒内;

打造行业领先的“灯塔工厂”,构建数字孪生全场景,部署30类算法模型,实现制造全过程数字化,制造效率提升20%;

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云-网-平台-场景”全新商业模式,持续优化国际领先的精益制造体系。

基于此,长安汽车定义了新汽车四大标准:即场景可编排,以1000+服务化接口,满足各种场景随意自定义组合,让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设计师。同时要支持硬件可插拔,让“换芯不换车”将不再是梦想,完美解决新能源汽车更新迭代快的用户痛点,让用户像拼乐高一样玩车;还要具备生态可随需,提供“X-Port”、“智慧坞”等硬件连接产品,支持硬件可无缝接入,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首发了搭载基于低轨卫星的“车载卫星通信”技术,保证车辆随时联网不再失联;还将推出“Tops House”,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车控和娱乐软件下载;更要有系统自进化,基于Quark智算中心支持超1000万智能汽车的接入与控制,让爱车越开越聪明。

02

“脑、体、服“一体的SDA架构

首先,打造了一颗强大的“智脑”。它搭载了国内首个自主设计舱驾一体的“UNIBrain超脑中央计算平台”,最高算力可超过1000Tops,首发量产多模融合BEV感知算法,每秒最低可完成1500次感知模型推理,在全球权威机构评测中排名第一。同时,自主打造“RateX操作系统”,形成“硬件共享、软硬解耦、软软分离”的软件底座,系统响应时间小于5微秒,RTOS内核安全等级达到ASIL-D。在此之上,构建了“Quark智算中心”,计算能力超600 P Flops,存储能力达到了100 PB,日处理数据量达到了100 T,相信数据的量变,终将带来体验的质变。

其次,量身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智慧底座“智体”。以“中央+环网”的架构为基础,打造了好比“数据高铁”的最高千兆环形以太通信网,率先将时间敏感技术(TSN)应用于汽车,系统时间同步精度≤1微秒。在控制层面,打造网络管理与域控集成一体化的区域控制器,目前已完成超过16个控制器的跨域集成,提供服务化接口1000+项;在执行层面,推进计算平台与控制平台接口标准化,极大降低整车复杂度与生产成本,提升开发效率。以“智体”为依托,到2027年,长安汽车将完成车身、热管理、动力、底盘等主要对象控制系统的集成上移。

最后,在“体”、“脑”合一的境界下,创造了“智服”。首先,长安汽车构建了场景大脑,可实时感知车辆与驾驶员的状态,实现超200个主动交互场景,52个主动服务场景,28个智能推荐场景,基于场景决策与服务推荐两大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为用户带来场景自定义的用车体验。其次,通过IO接口标准化,让硬件升级成为可能。还提供七大类服务API接口与各类平台工具,可支持车载设备与消费电子设备的自由接入。基于此,还推出了“ConnectX软硬件开放平台”,成为全球首个打造智能汽车开放生态的车企。

除开拓展生态边界,“智服”也将追求更加极致的体验。例如,日常的灯效领域,首发了“Lighting Studio灯效工作室”,支持全车28个灯具独立控制,提供100+项的灯光服务化接口,车内的氛围灯、DLP投影大灯及数字前脸,都可支持灯光编排,让车内空间可变为千人千面的灯光秀场。在音效上,创造了长安“SoundScape声景技术”,基于DSP的实时音频框架,配备RNC主动降噪服务,并推出全球首个量产的AI谱曲引擎“旅程之声”,可自动识别行车场景并生成实时乐谱。

2020年以来,长安汽车新上市车型已实现100%联网,280余万辆网联汽车日在线率达70%。阿维塔科技新款产品阿维塔11鸿蒙版上市一周锁定订单即突破5000辆,其首款轿车阿维塔12将于第四季度上市;深蓝汽车成功推出深蓝SL03和深蓝S7,8月深蓝S7交付超过1万辆;“数智进化新汽车”长安启源,将于本月开启首款产品长安启源A07预订,E0系列首款产品CD701将于明年正式量产上市。

到2025年,长安汽车将面向全球推出20余款重磅产品,其中,长安启源10款、深蓝汽车6款、阿维塔4款。今年内长安启源A07、A05、A06和Q05,阿维塔12将上市交付。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观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