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小鹏抓紧吧,小米汽车都快盈利了
尽管雷军一再说造车很难,但这么说越来越像凡尔赛。
小米造车以来,可以说势如破竹。即便是遭遇了3月29日事故等风波的影响,小米汽车依旧高歌猛进。
5月27日,小米集团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除了整个集团前所未有靓丽的表现,汽车业务也无可挑剔:
总收入186亿元;
毛利率23.2%;
经营亏损仅5亿元。
按这个节奏下去,再有一两个季度,小米汽车业务就有可能要盈利了。
小米管理层此时也异常自信。在一季度业绩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就放言:
“以SU7来看,去年上市之后,时隔一年多了,14个月,今天市面上有哪一个产品是SU7的对手?一款都没有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不要怪卢伟冰说大话。
现实是,小米汽车确实卖得火热。而且7月即将上市的小米YU7,目前反响也很热烈。
卢伟冰说,
“大家看到YU7之后,好像感觉YU7的产品力与SU7相比,竞争力更强了,对吧?说明小米还是有一些能力,这个能力应该是远高于行业的一些平均能力。”
他还说,小米的效率是传统汽车公司的2-3倍,说明“传统汽车行业里面有非常多的环节需要去优化和改善。我认为小米的这些数据可以给行业的一些参考,然后帮助大家,一起去进步。”
来吧,一起学习一下。
01
23.2%,超高毛利率
小米汽车的效率不断提升,毛利率已经来到了23.2%。
这个毛利率水平,不仅远超传统品牌、豪华品牌、新势力新品牌,包括盈利了的理想、比亚迪、特斯拉都无法与之匹敌。
唯有华为支持的赛力斯,比小米汽车高。
小米汽车凭什么有这么高毛利率?
卢伟冰在电话会上解释了三个原因。
第一产品力很强。“像我们SU7,上市到现在,一次价钱也没调,有的汽车可能上市之后产品力力不行的话,很快就调价,那必然会影响毛利。”
第二是有单款爆款,会带来非常好的成本的优化。卢伟冰说,看量的时候不能只看总量,只有单款有爆款才可能有规模经济。
第三是效率。“我们的效率可能是传统汽车公司的可能2-3倍。”
小米集团财务负责人也补充说,小米汽车过去几个季度交付节节攀升,固定成本的摊销越来越少,效率越来越高。
另外,他认为小米SU7价格坚挺,而且有一些权益退坡,也帮助汽车毛利率的上升。还有小米SU7 Ultra开始交付,对毛利率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汽车相关收入5个亿左右,也是自单独披露以来最高的一个其他收入,也带来了一些帮助。
在电话会上,小米管理层没有对汽车业务后期的毛利率给出指引,但对YU7的盈利前景表示乐观。
小米YU7标配了激光雷达等系列配置,有分析师问,是否会影响YU7的盈利能力。
卢伟冰认为,盈利性不是问题。“产品力强,才没有对手,就能够保证定价权,就能保证合理的利润率。”
小米YU7上市后,会否影响SU7的销量?
卢伟冰表示,完全没有担心SU7销量会受到影响,也不需要降价去促销。“因为我们今天产能严重不够,交付周期还是非常长。”
卢伟冰预估,YU7大批量交付之后,和SU7的比例,可能会类似于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的比例,比较合理。
02
不惧价格战
近期,比亚迪推出了百亿补贴,开始又一轮价格攻势,吉利长安等车企也在跟进。
有分析师问卢伟冰如何看待价格战。
卢伟冰表示,短期之内对小米汽车没有太多影响。长周期看,价格调整是市场竞争的一部分。“我自己觉得还好,我觉得今天竞争好像已经挺激烈的。”
“把所有的订单能够交付出去,让用户尽快看到我的车,还是我们当下工作最重要的重点。”
卢伟冰依旧强调小米汽车的产品力,以及小米的综合能力。
他说,通过SU7,再看YU7,已经能够看到小米汽车产品力的持续性的表现。这说明说小米有远高于行业的一个平均能力。
不仅仅是做产品,小米在供应链、工厂建设运营、渠道能力都“还可以”。“打的还是个综合能力了,不仅仅就是一个价格,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03
加大AI投入
本次一季报,小米把“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更新为“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因为“由于我们进一步增加了对AI业务的投入”。
在一季报中,小米也公布了在AI方面的进展。
2025年4月,小米推出了“Xiaomi MiMo”——为推理而生的开源大模型。这一大语言模型,拥有70亿的参数规模,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公开测评集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超越了OpenAI的闭源推理模型o1-mini和阿里Qwen更大规模的开源推理模型QwQ-32B-Preview。
卢伟冰表示,在AI方面,小米一定要去做基建,要大力去投资于基座大模型。
小米财务负责人表示,今年小米研发费用300个亿,会有四分之一聚焦在AI上面。去年的资本开支大概100个亿,今年也会大幅度的增长,也有一部分的增长是在AI上面。
不过,小米没有提及AI大模型将如何应用于小米汽车。小米的辅助驾驶进展,已经很久没有官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