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e:NP2极湃2正式发售,携“烨”品牌多款车型亮相北京车展-电动汽车观察家

Honda e:NP2极湃2正式发售,携“烨”品牌多款车型亮相北京车展

4月25日,2024(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开幕。Honda中国联合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Honda)和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Honda)携最新电动化和智能化成果亮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W1馆W103展台。

本次北京车展,Hondae:N品牌第二弹车型,广汽Honda推出的e:NP2极湃2和东风Honda推出的猎光e:NS2重磅亮相,其中,e:NP2极湃2今日正式发售,猎光e:NS2公布预售价格和权益,5月1日正式开启预售,并计划于6月上市。此外,采用全新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ArchitectureW)打造的“烨”品牌三款车型,“烨P7”、“烨S7”和“烨GT CONCEPT”同台展出。

Honda在中国加速推动电动化事业,到2027年纯电动产品阵容将达到10款车型,到2035年,将实现纯电动车销售占比100%。

e:NP2极湃2和猎光e:NS2承袭Honda 70多年的造车经验和运动基因,采用“e:N Architecture F”智能高效纯电架构,提供灵动迅敏的驾驶体验。“e:N Architecture F”集合高刚性纯电动车专用车架、三合一高功率电机,以及大容量电池,通过智能电机控制程序,细致地应答驾驶者的意图,实现人车一体的畅爽驾趣。

此外,e:NP2极湃2和猎光e:NS2搭载全栈智控生态系统“e:N OS”,融合了新一代

Honda CONNECT 4.0智导互联系统、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智能供暖系统、香氛系统。

新车空间布局同样具有优势,前排采用贯通式设计,可实现在主驾驶席和副驾驶席之间畅通穿行;后排拥有富余腿部空间的同时,座椅靠背可根据需要调整角度;全尺寸多层后背厢空间充满想象力,出色的实用性和便利性为消费者出行提供了更多可能。

e:NP2极湃2和猎光e:NS2在外观的灯语设计上具有明显的不同。e:NP2极湃2前部发光的“H”标识由环绕的灯带包围,后部组合尾灯同样向内包围,整体表现出流畅洗练、智能知性的未来感;猎光e:NS2前部以发光“H”标识为中心向外放射的贯穿式猎翼前大灯与尾灯遥相呼应。

Honda认为汽车不仅仅是单纯的移动工具,而是要为顾客提供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为此,

Honda与致力于基于商品提案生活方式的MUJI無印良品一起携手,共同打造了e:NP2极湃2和猎光e:NS2特装版车型,将以限量的形式发售。

e:NP2极湃2和猎光e:NS2特装版车型以“出游”为设计理念,旨在让消费者享受与亲朋好友一起外出游玩的愉悦体验。e:NP2极湃2和猎光e:NS2特装版车型精心设计了能有效收纳各种户外用品的后备箱空间,还采用了专属车身色。

“烨”品牌车型搭载全新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ArchitectureW),提供“更好开”、“更

有趣”、“更有范”的核心价值。广汽Honda的“烨P7”、东风Honda的“烨S7”和“烨GT CONCEPT”亮相Honda展台。

“烨”品牌承袭Honda的运动基因,采用全新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将电动驾趣进一步升华。

Honda“e:PHEV强电智混”双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通过搭载大容量电池,实现全场景纯电行驶,带来平顺安静的驾驶体验,进一步提高了燃油经济性。“e:PHEV强电智混”技术具有多个特点:双电机驱动单元“高功率、响应快”;配备大容量电池,长续航更可靠;“EV模式”、“混动模式”、“发动机模式”三模式智能切换更高效。

Honda展台设置了“e:PHEV强电智混”技术区域,同时还展出了搭载“e:PHEV强电智混”技术的BREEZE(皓影)e:PHEV、ACCORD(雅阁)e:PHEV、CR-Ve:PHEV、INSPIRE(英仕派)e:PHEV多款车型。

Honda展台还设置了智能化技术体验区,展示了“智导互联HondaCONNECT4.0”与“安全超感HondaSENSING360”的技术。

“智导互联HondaCONNECT4.0”技术通过“更安全安心,提前感知时刻守护”的特点,可实现从“周围环境的监测”、“车内乘员的守护”、“车辆状态的诊断”三个维度,提前感知,预先守护。同时还具有多个特点:更个人专属,移动空间更舒适;更多维互联,出行生活更便捷;更丰富娱乐,移动出行更多彩。

“安全超感HondaSENSING360”技术,能够对车辆周围进行360度感应,监测范围和识别精准度大幅提升,尤其强化针对交叉路口的事故回避能力,在降低事故风险的同时,减轻驾驶负荷,让驾驶变得更加自由、惬意。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观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