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零排放交通,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年度会议召开
2023年11月28日下午,“迈向零排放交通论坛2023——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年度会议”在京顺利举办。
本次会议有来自能源、气候、环境和交通领域的14位专家出席此次论坛并发言,分别是: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
CCTP指导委员会委员、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
CCTP执行主任、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创始人兼执行主任安锋;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室主任吴睿;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经理秦兰芝;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王聘玺等。
CCTP执行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贺武担任论坛主持人。
王贺武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01
交通领域应融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结构性变革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在大会上致辞时表示:
一、中国“双碳”目标的确立与推进。习主席2020年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的“双碳”承诺后,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双碳“1+N”政策体系,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并逐步进入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的轨道。二、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当前,不断恶化的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深刻影响着全球及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去风险”“脱钩”“贸易保护和壁垒”等措施,使新能源、电动汽车等绿色产业面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关键矿产和原材料安全也成为新的挑战,中国绿色产业发展亟需考虑全球布局问题。从国内看,中国的新型城市化进程进入到重要的调整时期,过去促进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动力因素如“土地财政”“人口红利”等,逐步减少甚至消失,同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常态化,为给未来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智能韧性发展和清洁交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交通领域应更好地融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结构性变革。电动汽车除作为交通工具外,将可以发挥储能等多方面经济社会功能,有效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创新包括V2G等技术在内的清洁交通技术体系。关于下一代电动汽车的发展,尽管当前我国电动汽车还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和良好前景,但未来,随着智能化发展,面对各类汽车应用场景、不同潜在绿色汽车技术、车用燃料的可持续替代等,清洁交通产业可能面临新的瓶颈与不确定性,其可持续发展需要未雨绸缪,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转型路径、发展路线图及优先序,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以迎接“零排放交通”的未来。
王毅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02
龚慧明的六方面思考
CCTP指导委员会委员、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在演讲中表示:
回顾《巴黎协定》,全球国家的自主贡献减排目标仍不足以满足1.5℃温控要求。实际情况显示,如果不加强措施,温度可能上升至2.5度,且预计2030年排放量将比2010年增长10%。交通运输与空气质量密切相关,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生活在PM2.5不达标地区,随着老龄化加剧,改善空气质量的需求更加紧迫。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车发展迅猛,在国际竞争中出口增长加速,欧美制定相应政策为进一步合作提供机会。基于这些背景和新能源车发展的新形势,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1)差异化目标和政策:针对不同车型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目标和政策至关重要。乘用车已进入市场化驱动阶段,而货车仍需要政策支持。考虑类似欧盟的2035年乘用车零排放目标,中国交通全面电动化的时间可因车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2)基础设施规划比新能源汽车更具挑战性。其中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土地、电网和停车等要素。需采用自下而上的机制将这些要素融合来制定全面电动化的基础设施规划。
(3)非经济性手段:当前经济性政策在退坡,未来5-10年需加强非经济性的手段,包括油耗标准和排放标准,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4)商用车积分政策:商用车发展电动化进度缓慢,相应经济性的政策在退出,应尽快推出积分政策,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
(5)城市差异化发展:不同城市发展情况不同,要结合环境的需求考虑零排放区相应的政策。一般而言,汽车销量较大的城市也是当地交通在空气污染PM2.5中占比较高的城市,应根据环境需求考虑制定零排放区政策,改善空气质量。
(6)高速收费和通行证:通过高速收费和通行证制度,鼓励采用先进车型并促进新能源车的发展。
龚慧明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
三、《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系列发布
在大会现场,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正式发布《中国商用车零排放转型发展研究》系列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