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论华为:80%学习,20%尊敬,0%抱怨-电动汽车观察家

李想论华为:80%学习,20%尊敬,0%抱怨

理想的第三季度,又是硕果累累的3个月,又是一个历史最佳季度成绩单。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理想营收规模346.8亿元,交付新车10.51万辆,对比去年接近3倍的体量,前三个季度的累计营收,已经完成超过8成的千亿元目标进度条,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将在2023年报中看到理想超额完成目标。

与此同时,理想的盈利能力也来到了一个新的高点,整体毛利率达到22%,特斯拉已经看不见尾灯,距离第三季度最能赚钱的比亚迪,也仅仅是0.1%的差距。

这一切都让出席财报会的理想核心高管显得中气十足,除了在谈到如何看待与华为的竞争的时候。

在这个问题上,李想拿出了少有的谦逊,表示对华为80%的学习,20%的尊敬,0%的抱怨,同时还表示能够在迈入千亿营收规模的时候遇到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非常幸运和兴奋。

当然,这也并不让人意外,理想对华为的态度在刚刚过去的内部战略会上已经定了调,理想学习华为也在一步步深入,过去是组织结构,现在则到了“收割粮食的情况下不忘播种”,不吝资源投入研发,保持未来的竞争力。

01

理想财报基本面,持续稳定增长

财报显示,理想今年第三季度营收规模来到346.8亿元,较去年的93.4亿元同期增加271.2%,环比上个季度的286.5亿元增加20%。其中,汽车销售收入部分为336.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0.5亿元增加271.6%,环比上季度的279.7亿元增加20.2%。

理想第三季度部分财务业绩

营收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交付量的提升。7-9月理想交付水平保持稳定向上的趋势,第三季度累计交付了10.51万辆,较去年同期的2.65万辆增加297%,较上个季度的8.65万辆增加21.5%,整体增长与营收呈现同步态势。

与之同步增长的还有销售成本,第三季度为270.3亿元,较去年第三季度的81.6亿元增加231.3%,较上个季度的224.2亿元增加20.6%。

业务规模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理想在经营上的节俭一如既往,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理想的营业费用为53.1亿元,较去年的33.1亿元增加60.2%,较上个季度的46.1亿元增加15.1%。

其中,包括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在内的三费支出25.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1亿元增加68%,较第二季度的23.1亿元增加10.2%,远低于业务规模增长的水平。

理想汽车研发投入情况

不过,在研发方面,理想继续保持大规模投入,第三季度研发支出28.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亿元增加56.1%,较上个季度增加16.1%。

在盈利能力上,可以说理想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稳定向上的阶段,第三季度毛利率达到22%,较去年同期增7.3个百分点,环比上季度增加0.2个百分点,这个毛利率水平在已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的本土车企中,仅次于比亚迪。

而截止到第三季度末,理想今年前9个月的整体毛利率也已经来到了21.44%,稳定维持在健康毛利水平线之上,如果第四季度不出意外,全年20%以上的毛利率目标大概率能够达成。

其中,车辆销售业务毛利率也进一步增长至21.2%,较去年同期增长9.2个百分点,与第二季度的21.8%相比基本持平。

另外,理想也在财报中透露,如果剔除去年与理想ONE有关的存货拨备以及购买承诺损失的影响,去年同期理想的车辆毛利率应该与今年第三季度基本持平。

理想汽车盈利情况

利润方面,第三季度理想经营利润为23.4亿元,而去年同期理想还面临着21.3亿元的经营亏损,这个数据相比上个季度的16.3亿元也增加了43.9%。

扣除利息收支以及所得税影响后,理想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也来到28.1亿元,去年同期则净亏损16.5亿元,较上个季度的23.1亿元增加21.8%。

经营状况的一路向好,也对现金流带来了正向影响,第三季度理想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净额为145.1亿元,较上季度增加30.5%,自由现金流132.2亿元,较二季度增加37.5%。

截止到今年9月30日,理想手握的现金储备,也从上个季度的737.7亿元增加到了885.2亿元。

整体来看,理想第三季度的基本面向好,在交付水平一路高歌的支撑下,财报各项指标延续了今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在此基础上,理想对第四季度的指引充满信心。

理想表示,预计第四季度公司的交付量可以达到12.5-12.8万辆,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月的交付量在4万出头,这也是理想在当下产能水平下,能拿出来的最好水平。

营收方面,理想预计在第四季度可以达到384.6-393.8亿元,如果这一目标达成,今年年初千亿营收Flag,算是立稳了。

02

财报会重点:智驾、纯电、供应链

理想第三季度财报会,基本是围绕着智能驾驶、纯电产品及相应的补能网络和供应链稳定等理想短期和长期的核心战略问题展开。

理想汽车联创、总工程师马东辉

智能驾驶研发方面,理想总工程师马东辉表示,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战略会上,理想内部已经达成共识,未来要把智能驾驶技术领先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目标。

具体到行动上,首先是扩团队,目前理想智能驾驶研发人员大概是900人左右,这个数字到明年年底将会极速扩充到2000人,到2025年,智驾研发团队将会进一步增加到2500人。

团队扩充之后,理想将会推进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推出具有全场景(高速+城市场景)NOA功能的多款车型,同时加大对智能驾驶AI算法、前沿技术的研发工作。

具体的研发投入规模马东辉并未详述,不过在投入方向上,未来将加大包含车辆、测试、算法以及人员的研发投入,马东辉表示,目前理想的现金储备可以为智能驾驶的研发提供所需资金支持。

理想AD Max标配Max版本车型

对于当下大家比较关心的城市NOA功能,李想透露,理想AD Max上的城市NOA研发进展顺利,到今年年底,将会向全量用户推送AD Max 3.0正式版本,为车主提供全场景的NOA能力。

到明年上半年,AD Pro 3.0的正式版本也将推送给用户,届时AD Max的部分算法能力将会用于AD Pro,后者的功能体验也会再上一个台阶。

李想表示,要在明年上半年成为智能驾驶经过市场验证的第一梯队。

关于理想的纯电产品,最近业界最关心的当然是即将在12月份上市的MPV车型MEGA,李想也在财报会上重复了部分信息,比如定位中国大家庭出行的空间、风阻系数0.215、800V高压平台和5C充电倍率等等。

造型设计争议颇大的理想MEGA

信息不算新,但借用MEGA,李想也道出了其开发纯电动车型的爆款方法论,主要有3点:

一是补能效率,通过高压平台和5C倍率电芯,实现充电12分钟补能500公里的效果,把自己补能效率门槛变成别人的天花板;

二是大空间,通过高压电动化结构的重新设计,达到任何纯电产品对比同级有最大的舱内空间;

三是造型设计,把未来几十年后的设计落实到现在的纯电产品,所有纯电动车的造型设计重新定义各个类别。

除了造型(当然MEGA的造型争议不小),不管是补能还是空间,基本上是移植了当下理想的产品理念,事实证明,这套理念也确实发挥了作用。

另外,在纯电产品的发布节奏上,明年下半年理想将发布3款纯电车型,届时加上现有的L系列车型,理想将在明年年底有8款车型在售,所以明年也将是理想的一个产品大年。

除了纯电车型,补能设施建设也是竞争力的一部分,目前理想已经在全国高速沿线建成并运营130座理想超级充电站。到今年年底,将建设完成300个高速超级充电站,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川渝四大经济带。

最后则是供应链保障稳定的问题,马东辉表示,理想之前遇到的供应链瓶颈问题现在已经解决,并且针对明年的新车型,理想在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采购方面都制定了中长期的供应策略。

尤其是针对即将上市交付的MEGA,理想已经与供应商一起梳理了车型上的NUDD((新特性(New)、唯一性(Unique)、困难性(Difficult)、差异性(Different),也叫新产品早期质量风险识别和管理的方法论)零部件,制定了质量管控和产能爬坡攻坚专项。

同时在人员方面,理想北京工厂(主要生产纯电车型)也正在进行人员的招聘和培训。

当然,马东辉也表示,产能爬坡需要一个阶段,并且明年3款新的纯电车型上市之后,短期产能爬坡阶段预计会对毛利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以看出,针对公司在短、中、长期内将会遇到的问题,理想正在进行有条不紊的准备,也对未来的增长态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03

李想:面对华为,80%学习和20%尊敬

除了这些公司的核心关注,还有一个问题是理想在近期必须要回答的,那就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华为,理想如何面对。

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一向高调的李想展现出少见的低姿态:

“我们内部的认知现在其实非常一致,就是我们面对华为的良好心态,80%是学习,20%是尊敬,然后0%是抱怨。我们作为一家初创企业,能够在迈入千亿收入规模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个万亿收入的可以学习的科技榜样,其实还是非常幸运和兴奋的,这是我们真实的心态。”

这句话太不像李想了,但也是最“李想”的。

问界M7,同样主打家庭用车卖点

之所以有这样的态度,或许是25天订单破5万的问界M7真的让理想感觉到了压力,也或许是忌惮华为的能量太大而选择低调行事,但就李想本人来说,也确实一直将华为视作学习和研究的标的,比如理想此前组织结构的变革,很大程度上就参考了华为在世纪之初进行的组织结构变革。

与理想一样,彼时的华为也正处在一个由1-10的快速腾飞阶段。

现在,这种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组织形式上,更多的深入到企业生存战略上。

华为的生存战略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收粮的同时,更要加大播种的力度强度,在企业初步成长解决生存危机之后,对创新技术和业务保持高强度的投入和支出。

纵观理想一路走来,无论是选择增程路线还是前期对经营效率和成本的极致控制,都是在解决生存问题,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一度处在蔚小理之后,这一点也长期为人诟病,那句“李想没理想”正是彼时舆论的写照。

不过从去年开始,理想的研发支出出现了一个较快的上升期,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3.7亿元一路增加到今年第三季度的28.2亿元。

而在智能汽车核心的一些技术上,比如智能驾驶,理想在今年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至少在声量上如此)。

所以现在来看李想回应华为竞争的那句话,保持学习和尊敬确实应该,毕竟现在回头看,对比蔚小理三家,理想确实是活得最好的那个。

这里不免感叹一句,“学华为,吃饱饭”啊。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褚万博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