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D1:场景定义产品第一车-电动汽车观察家

滴滴D1:场景定义产品第一车

 11_20201119_080916991

滴滴定制网约车D1

什么叫互联网造车?滴滴D1就是。

以成功互联网产品标准来衡量,精准定位用户、找准用户痛点、逐一解决痛点和快速升级迭代都是互联网车型的充分条件。

但到目前为止,能做到这一点的汽车产品基本没有。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的共享出行领域,虽然爆款很多,但处处是痛点,人人要吐槽。

司机发愁开车累、租金高、续航短;乘客抱怨空间小、打车难;资产公司不满买车贵、成本高;运营方担心管理难、安全隐患大。这些痛点谁来解决?

滴滴,带着D1来了。

11月16日,滴滴出行和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的D1正式发布。这是国内第一款专门为共享出行打造的电动汽车,不论外观内饰、软硬件配置、性能安全,还是购车用车成本,都充分考虑了司机、乘客、资产公司和运营企业的需求,将多方痛点逐一解决。

滴滴和比亚迪,两家龙头的首次定制化合作,有望开启互联网出行企业和电动汽车制造商全新的合作关系,为更多具有互联网精神电动汽车的诞生,打下样本。

喊了多年互联网造车的人,应当带着放大镜,去研究一下D1。

1

不卖整车,卖“公里数”

成本高,是目前几乎所有电动汽车的软肋。

特别是运营车辆从业者,不论司机还是持有车辆的资产公司都对价格极其敏感。

现状是,一方面,由于网约车的使用率高,一辆电动汽车如果寿命足够长,充电节省的能源补充费用,以及维护保养费用,一般对同级别燃油车有明显优势。

另一方面,目前,电动汽车的购置费用普遍高于同级别燃油车。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出后,司机和资产公司的资金压力势必会增加。

怎么办?

针对这一关键痛点,滴滴给出了解决方式——按照“里程成本”付费。

滴滴出行创始人、CEO程维介绍,D1是第一款不按照整车付费,而是按照公里付费的汽车。设计D1之初,就在营运车辆更高利用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里程成本”,即一辆车从出厂到寿命终结的所有成本,包括每公里费用、在零配件折旧等。因此,D1比同级别电动汽车,更加省钱。

25

程维介绍D1

程维还用话费和电费做了个更形象的类比。

他解释,很多通信运营商都有“充话费送手机”活动,每个月付话费,硬件(手机)可以送给用户使用。类似的,老百姓享受电网服务,只要付电费就好,而不需要买发电机,电网作为电的运营商,整合上游产业链,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服务。

“我们希望D1的诞生,也能更好地让滴滴这样的运营商,为上游产业链和下游用户服务,大家按照每公里,统一付费就好。”程维说。

实际上,“里程成本”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滴滴的字典中。

早在2018年3月,滴滴就曾与车和家(后更名为理想汽车)达成战略合作,称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该车的设计以控制每公里的投入运营成本为目标,而不是局限于车本身的成本。

车和家创始人、CEO李想分析,中国出行市场需求巨大,但基于标准燃油车的乘用车车型,其成本结构十分不合理。

以快车为例,中国的出行成本是3元/公里,很难再出现大规模地涨价或降价。这其中一半来自于车本身的开销(包括车的分摊、车的保险、车的养护,以及占比很大的油费);剩下的1.5元里,既可以拿出1元给司机,也可以拿出1.5元给司机,只拿1元的司机基本生活在贫困线边缘。在这样的成本结构下,平台方也很难寻求更高的毛利率。

如果将车本身的开销降低,则能帮助网约车生态链赚钱。

当时,双方探讨的定制车的成本可能比普通燃油车成本贵10%—15%,但如果电池使用寿命翻倍,最大里程数更适合,每公里的成本比燃油车下降0.5-0.6元。也就是说车本身成本大概在1元钱。

虽然车和家为滴滴定制的电动网约车没有出现,但按照公里计费的想法在D1上得到了落实。而且,采用刀片电池的D1,在电池寿命和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更有利于这款车的成本控制。

如果不考虑零配件折旧等因素,假设一辆D1的出厂成本为18万元,电池平均寿命为60万公里。那么,该车每公里的支付车辆成本只有0.3元,相比购置整车,对司机、车辆资产公司和运营商的资金压力要小得多。

再加上电动汽车的充电费用低(很多地方做到1公里1毛钱),维修保养少,这款车能够大幅度降低司机和资产公司的成本,给网约车生意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D1的这一解决方案非常有创意,打破了汽车交易的惯例,可以说是互联网思维应用到汽车领域的一次典型操作。

2

1万次调研、1万名司机……三年终成D1

D1由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美好出行)研发。该公司是比亚迪和滴滴的合资公司。

为了保持神秘性,直到发布会之前一个月,D1才被公众所知,这距离2018年4月首次公开D1的代号,已经过去2年多。

D1的研发全程保密,甚至在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了全封闭式运输车。为了举办D1发布会,滴滴几乎搜罗了全北京所有的封闭式运输车用来运输D1。

无疑,D1的亮相被滴滴寄予厚望。

D1的研发也并不容易。如程维所说,“滴滴用了3年时间寻找理想的合作伙伴,相信比亚迪是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据滴滴出行总裁柳青介绍,在D1研发开始之前,美好出行已经做过1万个深度调研,以几十场圆桌访谈的方式,和1万名司机聊天,了解司机在运营过程中有哪些痛点,了解乘客对理想网约车的定义,因此能做到对出行用车需求的深刻掌握。

这些痛点是如何解决的?

对于司机反映的长时间驾驶腰部不适、个人物品储存空间不够、远距离订单不敢接等问题,D1有全方位考虑。

为了给司机师傅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滴滴定制网约车D1的驾驶座在设计时,参考了欧洲长途大巴车驾驶座的设计经验,通过材质的优化,司机驾驶座的硬度提升了25%,在8到12个小时长的使用时间里,能够给司机的背部和腰部提供支撑。

21

D1的司机座椅

同时,D1增加的4项电动腰托的功能,有效缓解司机腰椎的疲劳,通过特殊的面料以及打孔设计,司机座椅提供了很好的通风透风性,保证更舒适。

22

D1的便携式收纳箱

另外,D1还巧妙的将中控扶手箱设计为便携式,滴滴司机的随身物品,可以放置在该箱之中,并随时携带。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网约车在运营层面上,存在的车辆信息与派单系统信息不统一的问题,在滴滴定制网约车D1上得到了解决。

D1会将车辆的剩余续航里程数据实时传输到派单系统之中,因此派单系统不会派送行驶距离远于剩余续航的订单。

更有意义的是,通过大数据功能,D1的实际续航情况能被派单系统所掌握,派单系统将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派单,能为司机解决因为汽车续航里程问题引发的订单纠纷。

针对乘客希望更大乘坐空间、更舒适乘坐体验的需求,以及打车难、车辆难辨识,以及部分乘客对出行安全的顾虑,D1也做了很多个性化设计。

在功能层面上,滴滴D1右侧后排车门采用侧滑门设计,并支持电动开启关闭,而左侧车位则为传统的平开式开启方式,这样做既能满足乘客需求,又能降低成本。

而之所以的能够采用的这样的设计,是滴滴依托于大数据调研的结果,在90%以上的场景下的,后排左侧车门并不使用。

14_20201119_080916993

D1右侧侧滑门

依靠纯电动汽车专用底盘的优势,在内部空间方面,D1更是完胜现有网约车。车长不足4.4米的D1,轴距却长达2.8米,轴长比达到63.8%。因此在内部空间方面,D1用A级车的身材,做到了B级车的空间。

越级的乘坐体验,是滴滴定制网约车D1与传统网约车的最大不同。

在功能层面上,D1后排可以选装双独立娱乐屏,目前两块娱乐屏已经有视频内容,以及由唱吧提供的KTV内容,乘客在D1后排,能够享受到和商场中miniKTV一样的唱K体验。

在细节层面上,滴滴定制网约车D1同样用心。

滴滴后排地板距离地面高度只有35厘米,这是特别定制的离地高度,“一步上车”正是滴滴调研的结果之一。

与滴滴离地高度一样,后排杯架、USB充电口,甚至是后排坐垫宽度、坐高等关键功能也是滴滴从调研中得到的真实需求。

仅仅是137cm的后排坐垫宽度,就足以显示出滴滴定制网约车与传统网约车的不同。

物理功能层面上的进化,是滴滴定制网约车D1在乘坐舒适性方面带给乘客的高级享受。在智能化层面上的优化,则将D1彻底与传统网约车进行了划时代的区分。

在乘客通过滴滴APP叫车时,可以一并设置D1后排的空调温度,这也是首款打通手机APP与车辆状态控制功能的网约车。

夏季,在确认司机接单后,乘客可在上车前或行程中通过手机APP设定车内温度和风量;冬季,在确认司机接单后,乘客可在上车前或行程中通过手机APP打开后排座椅加热。

17

D1的彩虹接驾灯

滴滴彩虹接驾灯的加入,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多名乘客候车时上错车的尴尬。

3

18个月快速迭代,自动驾驶上车在望

智能化,是D1的核心优势之一,也是解决司机、乘客和运营商等痛点的关键。

利用平台积累的海量大数据,D1搭载了全新车机系统:DIIA车机,将软件能力与汽车硬件打通,实现滴滴APP与智能车机、汽车硬件进行链接。

在此系统之下,针对司机的需求,D1的在方向盘上准备一键接单功能,并将滴滴车主端深度融合进D1的中控屏之中。

D1的车机系统支持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功能,通过人脸识别功能既可完成司机账号的登录开始接单,同时驾驶D1的滴滴司机也无需频繁的对着手机版滴滴车主APP刷脸进行安全验证,D1在行驶中通过车内摄像头可以实时完成对驾驶员的安全认证工作。

语音识别功能,是D1的独门秘籍,通过语音可以完成接单等工作,并且D1将仅识别驾驶座的语音命令。

同时,D1还配备了前装的桔视设备(包括车外行车记录仪+车内摄像头),可为司乘纠纷和平台判责提供证据。这也是网约车型中,首款前装标配桔视功能,无须后装。

值得一提的是,D1通过智能化、数据化、可视化云端管理系统,就可以展示一辆车的行程轨迹信息和车辆状态,也可展示运营车队的资产和安全信息,提升车辆管理效率。

在硬件层面上,具备单目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而在软件层面上支持AEB紧急制动、ACC自适应巡航以及LKA车道保持功能。

程维表示,虽然D1沿袭了传统汽车整体结构,但它的诞生让滴滴软硬件同时迭代成为现实。未来,滴滴将会以18个月为单位进行迭代,预计到2025年,滴滴D系列车型将迭代到第3或第4代车型(就是D3、D4)。

他还预测,到2025年,搭载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新的迭代版本能够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到2030年,“希望去掉驾驶舱,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4

开启全新网约车生态?

按照计划,D1将从今年11月底,12月初开始陆续在长沙等城市试点上线。

据《电动汽车观察家》了解,目前,滴滴关联公司亚滴新能源,已经在长沙发起D1的全国大客户招商会,力推该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D1很可能将是滴滴近两年主推的网约车车型。

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公司,滴滴的每一项重大举动,都可能对出行行业带来不小影响。

力推D1,并且首开以公里计费先河,是否会搅动已经存在多年的网约车运营生态,影响出行平台和车辆资产公司的关系?

长期以来,车辆资产公司都在滴滴网约车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方面,资产公司购置车辆并招募司机,在滴滴发展初期帮助其以较低成本迅速扩大市场;另一方面,租赁公司也出现了一些乱推销搭售产品问题,如“以租代购”。

“以租代购”,类似融资租赁,指网约车司机以较高的价格向资产公司租车,租够数年后车辆归个人所有。但有滴滴网约车司机反映,“融资租赁不仅租金高,几年后车辆残值所剩无几,很不值。”

滴滴方面也表示,部分资产公司盲目购车和招募司机,造成个别城市租车市场供需失衡,出租率下跌,退车增加。

因此,从2019年开始,滴滴逐步暂停网约车司机“以租代购”。

有业内人士分析,D1推出之后,滴滴可能会有意扶持业务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较大资产公司,由这些资产公司购车,再将车辆以公里收费的形式租给司机。

在此过程中,滴滴能更好地对租购车和司机进行管理,减少以往“以租代购”对网约车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文提到的美好出行,经营范围除了汽车研发等,还包括汽车租赁及运营管理、汽车事务代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

大胆推测一下,美好出行或许也将参与D1的购车和租车业务。最终,车辆资产公司可能会边缘化。在司机和车企之间,只需要平台和金融公司。

2020年4月,滴滴发布的《2020滴滴平台绿色出行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滴滴平台注册的纯电动车达96.9万辆,占全国纯电动车汽车保有量31.3%。但相对于滴滴平台目前3100万辆车的体量,电动车占比仍只有3%左右。

不过,本次滴滴开放日以“AlwaysDay1”为主题,发布的首款定制网约车命名为“D1”,寓意成立8年的滴滴持续探索未知的精神,始终如一,不忘初心。

8年前,滴滴开启了中国网约车市场飞速增长的大门;8年之后,滴滴又以出行巨头的眼界和积累,打造了具有互联网精神的网约车产品D1,切实解决了出行行业多方参与者的痛点。

或许,D1掀开的,还将是中国网约车行业全新运营生态的一页。(完)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观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6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