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特殊场景如何应用?电观第二届大会实录-电动汽车观察家

新能源汽车在特殊场景如何应用?电观第二届大会实录

特殊12月18日,《电动汽车观察家》主办的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大会在北京广播大厦举行。

以下是大会特殊场景沙龙圆桌论坛速记:

主持人:《电动汽车观察家》联合创始人黄山

沙龙嘉宾:

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

地上铁副总裁袁果

比亚迪商用车品牌公关总监王瑷珲

精进电动销售总经理李红旗

黄山(主持人):大家好,我是电动汽车观察家的联合创始人黄山,这次由我来主持第三场活动,这场沙龙是特殊场景。这个场景覆盖的非常广泛,除了刚才提到的,大家比较知道的像电动汽车应用领域集中在私人消费、出租网约车存量增量比较大的地方,我们现在发现大概覆盖特殊场景,像物流、矿山、港口、重卡等等,因为涵盖场景非常广泛,我们取了一个名字叫特殊场景。今天到场的嘉宾比较有意思,像王总是做氢燃料电池系统,像袁总是做物流的车辆运营,像比亚迪的王总是做主机厂,李总精进电动是国内比较领先的电机驱动的生产厂。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从整车到零部件到运营都会有。接下来请四位嘉宾做简短的介绍。

王朝云:明天氢能王朝云,今天发现电动汽车观察家办了一场有意义的活动,来的大部分充电的。但是我们做的产品是燃料电池,不需要充电,我个人来充电,但是我们的产品不需要充电,燃料电池是把氢能转换为电能的核心装置,我们的工厂现在在安徽六安,在全国其他地方有一些基地,稍后再跟大家详细介绍。谢谢!

袁果:大家好,我是来自地上铁袁果。今天这个会来的主要是乘用车方向的来宾,我花一点点介绍一下地上铁,在我们那个领域基本不用介绍了。我们是专注做新能源车物流运营的企业,到今年是第6个年头,保有6万的新能源车,今年新增不到1万台,占市场出货量在20%左右。后边我看到了黄总提到的一些话题,到时候我们会详细聊一下物流车的场景。我们今天的在53个城市里面有分子公司,在北京大概有3000多台车在运营,这是整体状况。谢谢大家。

王瑷珲:大家好,我是王瑷珲,来自比亚迪商用车事业群。比亚迪从上午一直到下午,所有的专家很多话题都避不开这样的一个企业,跟大家再次科普一下,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卖了85万台,商用车这块超过了7万台,我们这块全部是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已经遍布全球50多个城市、300个城市地区在用。最近像德国以及哥伦比亚等等一些地方,我们最近投放了将近一千台新能源车。在今年疫情影响下,送来了一次温暖,不仅仅是对我们企业,也是对一个行业的温暖。商用车这块,我们专注在公交、机场、港口、矿山、环卫、物流几个板块,都是比亚迪商用车覆盖的领域,我们产品线也是比较全。一会儿详细内容跟大家互动。

李红旗:我是来自精进电动李红旗,茶歇的时候放了公司的介绍。如果今天来演讲的嘉宾大部分都是整车厂、融资租赁等等,而我们国家是为他们提供驱动系统,包括袁总的地上铁,还有融和租赁、曹操出行,他们车辆绝大部分都是配了我们的电机。精进电动的产品,我多说两句,因为我们是做部件,如果说整车包括用户是前行的垂直的话,那我们就是一个下面的基石,我们的机动系统现在产品覆盖面比较广,我们覆盖乘用车,包括纯电乘用车与混电乘用车,商用车领域覆盖公交、客车,全国路上大概跑的四部乘用车里面,其中一部用我们的系统。卡车,还有混动与纯电的,还有一些场景没有涉及到,我再补充一下,我们的设备进入机场地面车辆,机场地面车辆也将实现电动化,最近三年内会全面的更换。大家在大型机场坐的摆渡车,下面是电机设备是我们做的。我们进入非公共领域,比如说远程操作的挖掘机、吊车等等。我们公司不仅仅在中国,我们在海外,也是中国唯一大量出口到美洲、澳洲、欧洲唯一的供应商,我们只出我们的控制系统。我们在德国比较著名的(英),已经官宣了,未来的产品控制器,还有在美国克莱斯勒,还有插电混合动力是我们100%供应的等等。也就是精进电动以创新与技术引领为战略思想,我们参与的是国际第一阵营的竞争,我们很荣幸,跟国际第一品牌同台竞技,我们也获得了很多的项目。借此机会非常感谢业内,包括电动汽车观察家提供的平台,让大家知道精进电动。精进电动也是民族实业报国为己任,我们是100%的中国企业。谢谢。

黄山: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上半年疫情没有确定什么时候恢复的时候,大家对于市场,包括销量也反映出来,大家对这个市场是很悲观的,觉得今年会不会不如去年。因为我们看到销量的下滑,反而看到11月份之后今年的数据总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12月份销量加起来,总销量超过去年,应该是一个比较确定的事情。那么在座的几位,今年尤其是上半年疫情,大家生意不太好,排除个别的。大家今年整体的在各自领域里面,大家的市场机会怎么样,跟大家交流交流。

王朝云:人也不多了,咱们不要搞的那么严肃,好不好。整体我们氢能燃料电池产业,产业状态和纯电动汽车状态有区别,大约相当于十年前纯电动?

我举几个例子,第一,现在总数全燃料电池整车的总数大概是7000多辆,这是总数,今年上半年可能就是几百台,我记得不准确,但是没有超过1000台。下半年国家政策,有些地方有很大的推动,到9、10、11月份,开始有快速的增长,大概一个月有500、600台,这样全年全国一个月好的月份有五六百台,今年可能不一定超过3000台。

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这个领域我个人的划分,可能不准确,因为整个产业是处于产业化前期、市场化前期、商业化前期,都是前期的过程。那么公司就分了好多类别,比如说我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但是我同时兼顾了产业化,这是一种。或者说我是以产业化为导向的,我兼顾市场化。还有干脆我就是追求技术领先,大概就是这样的多类别,我们这个公司现在是处于以产业化为导向,适度做市场化,或者说先做产业化,再做市场化的这样的一个企业。我这样一说可能我们邱总下次就不带我玩了,去年让我讲十大案例,今年就没让讲了,好在跟我一样的还有一家,喜忧参半。为什么?至少我们两家留下来,那八家是不是不在了呢。

说了你不信,我们是2017年开始的,先说明一下,这个技术有一次到广州区,南粤基金会有一个人,我巴拉巴拉介绍了一小时,人家搞金融的人很清楚,我明白了,说你们是中国自主技术主流派,你们的技术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我有时候搞企业时间长了,我们现在虚岁是53,周岁是3岁,历史过程是这样的。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快到四年时间,在我们所在地六安上了10台公交车,别以为10台是少数,因为在今年之前只上了2台,今年上了8台,增长了4倍,这是现在在跑的,还有在芜湖等几个地方陆陆续续在运行,大概是这样的情况。不要搞的太严肃,人也不多了,我们就聊天,都讲真话。

我也吐槽一下,上午讲那么多模式模式、细节细节,我就想当年买车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这些事情,中国汽车发展到两千三千万辆的时候,怎么没有想这么些事情,现在是日子不好过了嘛,怎么回事呀。我就是随便聊聊。

袁果:因为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城市市场,只要城市居民都还在,物资就得从城外运来,所以外资是要运输进来的。更多影响是在运营层面的影响,因为我们是重运营的企业,我们的员工出行不便,在湖北的人出不来,这样的影响也有一些,确实我们下调了年初的预期,年初原计划要增长3万,最后调整到了不到1万,更多的还是担心整个因为疫情影响整个中国经济的下行,但是整体的市场情况比我们预想的好很多,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悲观保守,到了Q4我们的业务增长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王瑷珲:两位都讲了,我简单介绍一下,大家肯定都知道今年疫情来的特别猛,但是唯一一个还在猛进招员工赚钱的,我们企业是一家,我们一不小心又变成全球口罩最大生产商。在座很多人戴的是比亚迪口罩,最多一天产能到1亿只,中国很多人戴比亚迪的口罩,而像国外欧美日韩,也都是蛮多的。这么艰苦的岁月,我们轻轻松松赚老外的钱。整个集团的转型,令本身员工都很惊讶,一开始我们只是有这样的医疗器械的生产资质而已,自己没有产线,没有熔喷布,总裁拿出25年前创业的精神,在产线一线,没有产线,我们就自己做,熔喷布、洗手液,都自己在短短一两周时间研发出来生产,也有几千万口罩。所以在政府以及相关的朋友,多多少少感受到比亚迪的温暖。

说到商用车客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疫情期间推出健康客车,上去可以测体温、洗手液等等,还有一些健康方面的配备都直接配备上去。

客车是一方面,今年疫情确实是整个上半年几乎行业都受影响蛮大的,也有一些可圈可点可喜可贺的地方,今年客户销量不像原来集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超大城市的我们心中有钱的城市,今年很多地方县级市,都在认可新能源的公交车、纯电动公交车,在招投标的时候把纯电动作为一个重点项目,这是一个好事,说明重视环保不仅仅是政府,我们党领导的一句口号,也不仅仅是有钱城市,一二线城市地主家的才能吃的起的东西,而且走进了县里,对生态环保意识已经非常强烈。

我记得10年前提起纯电动、新能源公交,大家都很排斥,从公交集团到司机,都不了解这是一个什么东西,首先先排斥。10年,到今天,大家一换新能源公交车,首先想到我要换新能源。大家都知道公交车司机是一个体力活,也挺繁重的,从早到晚要开车,而且一部分司机是女士,女士比男士先天体力算是弱项,自从开了新能源公交车,她只需要一按钮前进,一按钮倒退,一按钮就停止了,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也就是说其实全国所谓中国巾帼优秀线路或者三八红旗手线路,其实都是纯电动的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不仅仅是公交车,现在经过10年大家已经逐渐的接受这个,现在其他几个场景,包括环卫,我们现在在北京,北京大街小巷可以说不是隐藏着,是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三四千台比亚迪纯电动环卫车,小到垃圾压缩车,大到洗扫车,像70周年阅兵庆典、国庆这种大的盛事,第一个方队是前边默默洗扫的那些车,然后是直播大家看到的第一方阵、第二方阵过来的,们的英雄在悄悄站着第一班岗。

还有渣土车,已经有几千台商业化运营,不是特别大,但是也不小,而且摸索出了很多市场化的经营,运营多少里程数,多少电量是比较合适的,司机的驾驶习惯,以及纯电动的渣土车与传统的区别,在驾驶过程当中,在整个交通管理的部门,所对应的一些差别,一些道路的使用,一些我们的行人,面对新能源的车有什么变化,它从传统的车到现在的电动,有哪些优势,有哪些更智能了,哪些方面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进步在哪儿。其实都不断地在影响着很多人。

我们在机场的摆渡车、VIP接送车,还有矿山车、港口用的拖头车,其实纯电动,我每次跟别人讲,我说纯电动有的是力气,效率非常高,现在看来唯一怕的就是跑长途,你跟说有800公里、1000公里重卡长途,纯电动要解决,目前没有那么好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个需要跟加油站一样,路上要补充它的能量。但是在机场、港口、矿山等等领域,都非常适合电动化,甚至后边的无人驾驶智能化,都是非常适合的场景。这些场景现在比亚迪已经跟很多敞口、机场,还有一些矿山领域,在进行一些实验,而且已经有一定的成果,到合适的时候会跟大家详细汇报。就是现在我们的车的状况,已经是完全满足与适应这种特定场景下的使用,完全可信赖。我先大概说这么多。

李红旗:今年疫情可能各位专家都说了,对我们的影响不是那么大,我们今年在出口业务方面反而有大量的增长供货方面,我们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供货方面,一个是新业务获得的方面。比如说大捷龙phev,今年相对于去年来讲增长了好几倍,预计到年底估计能出到4万多台。像刚刚说到公交车领域,今年的公交车总量上受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上半年,大家财政资金都放在防疫抗疫上,下半年政府延迟采购计划,我们比较一下总量上是有所下滑,但是份额上反而提高了将近6%,这也是非常感谢主机厂,尤其是一些合作伙伴,在商用车领域卡车领域,包括刚刚说袁总说的地上铁本来计划买,所以影响还是蛮大的。乘用车领域影响也有,总体来看有海外支撑,销量下滑并不是很明显。

在新业务方面,今年应该是一个丰收年,我们获得了国内的一个大的项目,这在11月8号主机厂官宣了,我们这是保密协议,它不上市,我们不能说它的名字。海外也是我们的丰收年,我们今年获得了客户同意官宣的才能说,比如说大众下属的(英)四个品牌的全平台的未来10年的控制器项目,我们今年获得了沃尔沃卡车批量生产的电机项目,我们也完成了欧洲一个DBI之一的前期工程开发项目,涉及到电机与工程器。今年还获得了克勒斯勒,这是官宣的,客户同意的,未来10年,覆盖他们四大品牌的纯电动的205千瓦的三合一项目。

所以,我们是收获满满,尽管受疫情影响,我们希望在明年获得更多具有领先性,或者是非常含金量高的国际项目,也希望明年在国内自主品牌领域,能够更进一步。今天在自主品牌领域,我们也很自豪两台年度车,一个是红旗ES9,还有一个是小鹏的P7,我们非常骄傲,也非常荣幸,这两个年度车的驱动电机是由精进电动分别在上海与另外一个基地生产的,非常感谢客户这方面对我们的钟爱,我们希望在明年,因为我们电机、电控以及驱动系统的客户、用户们更高兴,获得更多的奖项,能够领先于世界。我们的口号,精进电动,驱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国家像比亚迪这样的民族品牌。

黄山:总体大家都听出来,在座的今年没受什么影响,生意还不错,尤其李总这边收获颇丰。接下来我会一对一提一些问题,回归到我们的主题特殊场景,我们这次主要围绕着像商用车、重卡、物流、港口、环卫等等特殊的场景里面,为什么叫场景呢?因为每一个场景里面都代表着是有需求的,有需求就有代表是有生意机会,有生意机会意味着大家是可以赚钱的。那么这里面我想先问王总,作为氢燃料,您刚才提到了,大家说今年也是氢燃料电池上量的阶段,又是元年,您理解氢燃料电池目前哪些场景是适合氢燃料的,或者说在我们可预见的时间内,氢燃料可以到哪些场景里面做替补或者填充?

王朝云:他们干的不好的场景都可以。比如说王总提的800公里不好弄,你不好弄,我好弄。这是开玩笑。

燃料电池不是充电的,不是储能的,它直接是发电的。发电的多少跟储存的氢有关系,跟燃料电池的转换效率有关系,当然跟我们的电机配合有关系。从车的角度,我们做了物流车、客车、环卫车,当然也包括乘用车、商用车。

除了车之外,还有轨道交通,这是车。最近正在思考船运的事情,因为过程比较复杂,没有拿出来产品。交通运输里面还有很多,最近欧洲在说要做燃料电池飞机,我也没想好怎么弄,至少是无人机,大概250公斤级的,我们大化所是做过的,小的无人机也是做过的。这也是一个场景,跟动力装置的场景都是需要的。

但是你说这么多,哪些适合做生意?现在目前国内都是商用车、客车开始起步,一般是8.5、10、12m客车,后边是物流车。那么可以遇见的时间稍微长一点的话,那么随着燃料电池的成熟度提高、成本降低,特别是加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完整一些,这个产业链会更好的发展。除了车之外,其实燃料电池因为是发电装置,同时我们也配合了一家央企,做了兆瓦级储能电站,晚上用波谷的电制氢,同时波峰的时候返回去。这个场景还可以。

总的来讲燃料电池跟纯电动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我们是跟能源的转换强相关。就是有老师告诉我一句话,他说未来几十年,可以想得见的能源,一个是电力,一个是氢。未来几十年,大家追求的路径是这样的,在这样的大场景下面,燃料电池一定有很好的立足之地。

黄山:下一个问题问袁总,地上铁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物流车运营商,刚才提到了手里有4万辆车,这是一个很确定的场景,那么对于咱们做车的运营来讲,纯电动的物流车,我们不考虑限牌的原因,说车必须替换。在不考虑限牌城市,现在纯电动物流车,跟燃油物流车之间的经济性对比,目前怎么样?

袁果:首先是这样,黄总我得稍微纠正一下,今天在中国,货车牌照是不限的,燃油车货车牌照愿意上多少都可以上,乘用车是限制的,这是路权的问题,但是在北京新能源车也没有什么特别路权。

我说说当初为什么选择物流车这个细分领域吧。因为当你先判断新能源车是一个趋势的话,你要看这样的产品适合特性,这个特性适合什么样的应用场景,首先我们不认为乘用车在短期内大家能够普遍接受,因为乘用车是一个不确定性场景,今天有可能上下班代步,明天可能旅游。新能源标准化续航里程受限,易管理等等特性,燃料成本低,所以最适合进入所谓的商用车场景,商用车场景是一个工具性产品,对个性完全不需求,需要的是反而是标准,越标准越好。中国大家可能看常规物流车的时候,可能看的各种车的造型,各种奇形怪状的,但是你到国外看,基本上都是比较一致的,也是3亿多人的市场,是非常标准的,因为物流要求就是标准化。所以今天新能源是有这样的机会,而且它的燃料成本很低,不像之前你们在谈网约车一样,我从来不把网约车看作是一个乘用车,就是一个工具性产品,它不应该把我们今天乘用车消费品混成一谈。大家购置网约车视角与购置私家车视角是完全一样的,它长成什么样、好看不好看属于次要因素,反而是它使用成本是重要因素,今天可以看得到,我们新能源说发展不好,其实在某些场景特别好。像刚才王总说到的公交替换比例非常高,出行一二线城市比例非常高,包括物流,物流在某些城市在深圳的替换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了。物流唯一的不同是属于销售链路相对长,所以大家接受需要一些时间,替换需要一些节奏。像刚刚提到公交,新能源适合这个工具性场景,它的销售链路太短了,政府一决定就可以换。然后出租也是,政府只要相对决定,推动出租车,几家出租车公司就可以做起来,销售链路短,就可以换。公交不能说市场化,网约是有市场化的,已经证明了新能源或者电动车在出行领域或者在这类工具领域的可行性、优势,要细讲的话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大家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大家发现新能源优势是很明显的。

黄山:从全生命周期来对,两者有对比吗?

袁果:今天的差距在于使用成本低、购置成本偏高,但是工具产品是这样算账的,在干线他们曾经有一个非常极端的案例,特别经典,100多万的斯坦利亚跟国产某品牌的车相比,最后发现100多万的车单公里低于30多万我们的重卡,这就是工具性产品的算账方式,最终我算的就是单公里成本,我跑一公里花了多少钱。

黄山:接下来一个问题问王瑷珲,大家知道比亚迪无所不能,什么都做,尤其在商用车领域,刚才提了比亚迪还有一个叉车业务,这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接下来的这个问题,我们也知道整个新能源车的推广示范都是从公共领域开始,从早期的公交、出租2B的市场开始切入,到现在慢慢深入到私人。现在我们看到了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所谓的渣土,所谓的矿山、重卡、港口等等需求,这些需求在近几年慢慢被发掘,证明既然市场有这样的需求,大家在认真的算账,产品是有竞争力的。

我想问一个问题,比亚迪作为在场景覆盖里面最多的一个主机厂,你认为在商用车各个场景的全面电动化或者全面新能源化什么时候会来,如果它来的话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王瑷珲:你现在问问题,问的越来越有水平了。我刚才说到了一点,我们做新能源的公交真正是总25个试点城市,88个试点城市,到全国,一步一步走过来,看过来,技术路线有换电、充电,几纵几横,最终确定由市场决定。整个产业链,包括电机电控电池等等。除了核心部分,其他的整个产业链配套都是蛮重要的,然后才能是现在来看新能源客车或者说纯电动大巴的产业链是相对比较完善的,比10年前不知道好多少。所以这是需要时间的。最最重要的一点,前边说这些我们都可以克服,最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觉得是人意识的改变。其实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我小孩才上小学,老师天天教他写字,今天教,明天教,教的内容差不多,但是他就不会,你看着着急。道理都是一样的,你想转变小孩子是零,晚上往前写是尚且那么难,有些司机是10年经验,有些是20年,有些是30年,尤其是重卡司机,从爷爷到父亲辈,到90后一家三代都开传统的重卡车,想让他们转换意识,真的需要时间,他们认可新的事物需要时间,这是所有人有的共性,我们在对抗这件事情才能是进步。

我们想一想当年有第一台汽车的时候,不是在对抗所有的马车吗?建了第一个加油站的时候,建造全国网络的时候,不是在对抗所有传统的东西吗?今天建充电站也好,换电站也好,不是对抗,是燃油车的互补。但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事情,而且从能源结构来讲,从生态环境来讲,甚至为子孙后代来讲,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多煤少油,气也是在特殊地区比较多,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我们路上所有车都依赖这个东西,新能源纯电动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已经知道它是一个大的趋势。

所以这一点我想不是推广的少和多,我想夸一下深圳和太原这个事情,深圳大巴车有1.7万台,比亚迪贡献了1.5万台,深圳还有出租车2.2万车纯电动化。太原这样的一个省会城市,有8292台出租车变成纯电动了,最开始我相信老百姓也不适应,但是一段时间知道这个车比较净,没有汽油的味道,不会晕车,开的比较快,比较舒服,空间也好,放什么东西比较方便,慢慢接受了新事物。我刚才介绍了今年很多订单,整体来讲体量是缩小的,但是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基本上保得住的,因为现在已经12月了,我们初步知道。

我们分析今年的市场订单特点,我们发现三四线城市蛮多,很多县一级对新能源车,意识传达到位了。所以整体花了8-10年整体全面电动化。

黄山:公交车用了10年,您刚才提到很重要的一点意识的转变,加上我们行业共同努力,您认为在接下来各个场景里面会加速吗?

王瑷珲:有限加速。这是大家很清晰的目标,相当于原来在前边是迷雾状态,大家努力去奔,行业上下游一起努力。现在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有一部分人认为很清晰,还有一部分人还在犹豫。在这些场景上,产品是很容易市场化,而且已经市场化,已经有合格的产品、成熟的产品可以来用。所以这个时间会短,但是不会短特别多。我有一个很好的期望,一开始的基数没有那么大,一开始翻番甚至几倍增长。所以我对环卫、机场、港口、商品物流、建筑物流等等全算上,这些蛮重要,能用电解决,不要用油污染自己所在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一样。我不相信城市说,城市空气质量不需要再进步了。跟大家再通报一个数字,深圳之前PM2.5年平均是30多,我不知道北京是多少,我们新的目标是28,就是从30多年平均,还要往28去奔这样的一个城市,我觉得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借鉴与示范意义。

黄山:没错,深圳这个城市比较特殊,接下来请李总来做,李总作为电驱动系统的生产制造商,跟我们都很熟了。我们刚才看到了,除了说乘用车相对来讲比较好理解,因为乘用车次大批大宗订单,在特殊场景里面,尤其刚才说的细分场景,这里面很多的零部件供应,它在初期的时候没有那么大量。那么我们在这些商用车或者细分领域车型的时候,我们怎么来跟他们做需求的匹配与对接?这一点想听听您的看法。

李红旗:我们公司是做驱动的,电机是我们一个开始的产品。我现在感觉,可能有些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国外刚才说的大集团,跟他们做这些项目有一个很重大的点,中国尤其到商用车市场领域,包括乘用车,中国目前发展到现在,我认为现在进入了技术瓶颈期,而我们在跟国外的不管是戴姆勒、大众、通用,包括VSA等客户沟通,包括沃尔沃,沃尔沃大商用车、小轿车,我感觉他们正在进入非常高速平台化的发展期,可能说了会得罪人,广汽一位老总说过,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管商用车还是乘用车,这十年里面做了一个伟大的创举——改装。真正的纯电化的车辆,现在才开始冒出来。

您刚问老总的那个话题,我觉得现在正式进入了电动化新能源,以前有国家补贴的时候,阿猫阿狗都上,他们怎么办?改装。今年我们很荣幸的看到P7这个平台是一个纯电平台,包括蔚来ES8、ES6,而我们的商用车领域,目前没有真正的看到,真正的电动化的车辆,可以说都是改装车。从我们驱动系统来看,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刚才王总说到陈电车的600、800,这是一个瓶颈。王总说氢燃料能解决,从驱动性来讲,不管你们两个,都需要我们的电机与电控。我们在600、800,包括在海外跟他们沟通下来解决方案是什么呢?混动。而且我们也跟海外的客户沟通过,他们的回报率在12个月内,最差的状态下是8个月。所以他们从市场经济,包括回报率,从他们的期望值来看,那么这种回报就是非常可以接受的,因为三年基本上进了二手市场,也就是一年到一年半,所以像600、800电动化汽车的担忧,因为纯电,未来充电设施的完善,会有延长。

还有现在乘用车领域,纯电的轿车,丰田一直坚持做的是混动。丰田有哪个纯电汽车,基本上说不出来。我们国内乘用车领域,我们也统计过,因为我们两个系统都有,包括混动系统的像广汽GS4,这些都是我们的电机在它们系统里面。纯中国品牌的混动产量是非常低,吉利是我们的客户,吉利混动箱大批量出货是给沃尔沃,小批量的给了吉利自主的品牌。那么现在电动化未来策略有一点变化,就是大家更多在谈混动,但是混动在市场上是很尴尬的地位,不算新能源车。在北京还是要参加传统车摇号。所以从我们驱动系统来讲,纯电趋同系统跟插混等等,包括市场化,我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选择性方案的瓶颈期,包括车辆纯电动化平台,,他们慢慢放弃掉,因为很多人质疑是拖电池还是拖货,包括大众集团的项目也是这样。我就说到这儿。

黄山:谢谢李总,李总提了很好的点,我们在关注商用车领域的商业化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商用车满足B端的特殊需求,它是比较有特点的,比如说半封闭、高频、工作环境差等等特殊的特点,其实李总提了混动这个事情,大家一提新能源商业化尤其在商用车,包括传统的轿车也好,大家自然而然就想到纯电,其实混动这块也是不容忽视的。

接下来留一点时间给大家互动,可以提问题让嘉宾来回答。

提问:我想请教一下精进电动李总,您怎么看待增程的发展?增加大家认为比较尴尬,认为是过渡路线。

李红旗:非常感谢,我不是搞整车,无法对整车提供判断。但是驱动系统都有,包括11月8号客户发布的也是增程。我为什么不怎么提插电混,这是配合政策,多少公里才是属于新能源,那是政府的行为。我们认为增程跟混动这两个技术路线,从我们驱动系统来看,少了一个联合器。在能效能量转换来看,混动要比增程油耗低一些,低不了很多。现在由于增程跟混动差异不大,但是在政策上获益很多,它划归为新能源,普混是传统车的改良。

在技术上,我认为在政策影响逐步消失或者逐步退去的时候,我们有一句话海水退了,我认为增程,我个人意见,不代表我们公司,增程是一个短期项目。

黄山:这是一个比较明确的回答,这是代表李总自己的观点,不是代表他们公司的。

李红旗:跟我们合作增程客户来讲,也不是作为一个未来十年的项目来做的。

提问:我想请教一下精进电动李总,在电驱未来,会对公功率器件这块有要求吗,比如说体积什么的要求,包括你们控制器体积,整车厂对你们有没有要求?

李红旗:您说的这是密度的问题,就是体积做分母,输出做分子,这肯定是有要求,整车厂不会要求这么细。还有就是效率,我们开发的第三代半导体系统效率达到93%,去年百人会某某国际品牌说他们能达到90%,认为不可突破,今年我们突破了。

提问:刚才讲到物流车有一个特点使用的过程是便宜的,但是第一次购买的时候是价格比较贵的。袁总怎么看物流车的车电分离的方案?

袁果:我们考虑事情的视角是这样的,首先是看它有没有必要性。车电分离,之前的沙龙也提到了,但是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场景里面,我们有这么大的数据体量来看,我们的用户在使用新能源物流车日均差不多在150公里左右,而且我们做过市场调研,200公里满载续航里程能够覆盖今天80%的场景。也就是今天换电,我们的判断在大部分的市场里面,就是大部分的需求里面是没有的。大家一直认为晚上可以送货,但是绝大部分晚上不能送货的,我经常开玩笑说,不可能凌晨2点快递小哥到你家敲门给你送货,送商场的服装也不可能凌晨2点送货。只有小一部分用到夜配的场景。所以就像今天用智能手机的场景,功能手机的时候大家扣电池,带一块备用电池的。但是今天智能手机补30分钟的电,可以满足我的场景。所以车电分离,实话说我们不是特别看好,除非今天物流体系有比较大的变革,能够让效率快速提升。但是这样我们也会建议把电池容量做大,而不会去看车电分离场景,因为耗费资源与能源太大了,需要建一张换电的网络,那个成本包括电池的标准化,包括电池资产到底谁来持有。在物流场景里面,这一块比较难以实现。

提问:我想追问一下,刚才提到的是换电模式,我想追问的问题是车电分离,是不是能解决物流车第一次购置成本更高的问题?

袁果:其实我们也测算过,你不管用什么样的算账模式,最终还是要归到每台车的成本,无非你把电池作为金融产品出现赋能进去。但是今天的商用车100%都是用金融在支撑的,工具车很少比例有全款买车,不像今天私家车很多人会选择全款买,只要付得起都会全款买,金融数据我具体没看过,但是身边很少人这样。但是商用车,很多都在用金融。但是在操作成本上更高,因为我要单独运营那块电池。

黄山:感谢四位嘉宾与台下嘉宾坚持到现在,我看人也剩下不多了,为什么提出来特殊场景,也是观察家后边会重点关注的领域,以前把眼光聚焦在私人消费、出租网约消费上,其实现在新能源汽车应用非常广泛,在各个细分领域都会有应用,这一点我们在接下来观察家后续的观察报道里面会持续的跟踪,尤其是上个月我们去了一趟密云,我们看了在北京市里面还保留了一个砂石涂料厂,在北京这种地方肯定是要取缔,但是没有取缔的原因就是因为是绿色运输的,是纯电动的重卡加换电的方式,我们去的时候高峰期,观看了整个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当时现场的人给我们介绍,以及算账。这是一个很细分的场景,替代的就是过去的短途运输的重卡,证明在很多场景里面新能源商用车已经可以替代一些传统燃油车的场景。所以后边我们会继续关注,把我们带来的一些新的观察提供给大家。我们谢谢台上四位嘉宾,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主持人:谢谢黄山,也谢谢四位嘉宾。令我有点意外的是他们市场成绩都不错,没怎么受疫情影响。我觉得两个原因,一个是在各个门类里面新能源汽车仍然是非常好的向上势头;第二,台上四位嘉宾都是行业内优秀嘉宾,所以抵御风险能力确实是非常强的。四位嘉宾说的非常好,特别是王总说的特别好,下一次应该给王朝云一个脱口秀专场,三位嘉宾也坦诚的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非常感谢今天所有在座的嘉宾,还有媒体朋友们,以及来宾们,感谢大家的参与。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观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0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