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装电池停产,电池换新遭遇无法可依
电池坏了怎么办?修。修不好怎么办?换。
这种听起来合理的做法,实际操作中却可能面临违规风险——如果原装电池已经停产或厂家倒闭,更换的新电池型号,甚至品牌都和车辆原公告不符,不但违背了补贴政策,更让车辆的一致性存疑。
对用户而言,车没坏,电池废了已经是一大困扰,无法通过合规途径更换新电池,更是有苦难言。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整车厂和电池厂或对用户需求不敢作为,或心照不宣地在灰色地带操作。
在管理端,如何规范电池更换,回应企业诉求,主管部门也有诸多顾虑,眼下似乎还难以给出一套另各方满意的方案。
“电池换新”无法可依的难题,如何求解?
1
电池换新的
3个方案
从2009年1月启动的“十城千辆”开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过十个年头。
十年间,新能源汽车数量由少到多、续航由短变长、电池能量密度也由最初的不足100 Wh/kg,增至如今170 Wh/kg的水平。
网络流传的宁德时代产品路线图显示,2019年其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80Wh/kg
为适应一路攀升的能量密度要求,电池厂不断调整产线,停产低能量密度产品。“电池厂不会保留落后产能,现在谁还会生产100瓦时(Wh/kg)的东西?”一位长期从事研究的业内人士说。
这样一来,早期的电动汽车电池退役后,如果需要更换新电池,很有可能已经找不到原装型号产品。甚至,原电池厂家早已倒闭,更换的新电池连品牌都和原装电池不一样。
没有原装电池,怎么办?
一家主流电池厂的营销部门负责人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如果用户需要更换电池,而原装电池已经停产,业内通常有3个解决方案:
○整车厂牵头,和原装电池供应商为用户提供延保服务,只要价格谈定,延保5年、8年、10年、20年都可以,可以更换新电池。
○如果原装电池企业倒闭,整车厂则选择另一家仍在正常经营的电池供应商,为用户提供新电池,而新换的电池通常都给该车厂其他上过公告的车型做过配套。
○实力较强的用户(车辆使用方)会绕过整车厂,自己和电池厂联系,更换新电池。
这位负责人表示,虽然更换的新电池和原《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下称公告)备份数据不一致,但以上解决方案都能保证车辆安全、稳定运营,也达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核心目的。
既然政策没有明确,认定这种更换电池的方式属于违规,就没有问题。“法无禁止既许可”是他的观点。
但该负责人强调,“我们给用户更换的电池都是通过国标认证的,有正式强检报告的合格产品。不论是主机厂,还是电池厂作为主体换电池,都会和用户签署正规的合同和维保协议。”
随着电动汽车总量增加,动力电池退役加快,电池换新的需求必然还会持续上升。在他看来,这些方案是后补贴时代的有益探索。
不过,不少其他从业者和观察人士并没有这么乐观。
2
“技术不是问题,
问题是法规缺失”
“更换的电池和原公告不符肯定是违规的。”
一位参与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专家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他认为,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动力电池的型号甚至品牌都发生变化,违反了车辆一致性要求,是要受到处罚的。
2010年6月,工信部发布《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对车辆一致性提出要求
该专家介绍,对确实需要更换电池,而原装电池已停产的情况,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有一套操作流程。
但《电动汽车观察家》问询的几家主流电动车企表示,并不了解有官方认可的电池换新办法。多数企业认同,从法理上讲,只要电池型号和原公告不符,就属于违规操作,更不要说更换电池品牌。
“电池换新与车辆原公告不符的情况在行业内不少见,但即使更换的电池是合格产品,在法规层面,仍属于灰色地带,大家心照不宣而已。”一家主流电动公交车生产厂负责人说。
上述业内人士认同,更换电池与原公告不符,并不存在技术难题,问题是没有相应的法规规范。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一条合规更换新电池的路?也不是。
理论上说,换装新电池的车型重新走一遍《公告》流程,获得新产品准入后上市、销售、运营,就能解决电池与原公告不符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旧车上新公告”的方法并不科学,而其本身是否与新能源汽车规范管理规定相符(下文将提到)也不确定。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用户要更换电池的要求,车企很矛盾。如果换的电池不符公告,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要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走“旧车上新公告”的路子,巨大的资金压力又难以负担。
“如果某个车型有不同电池配置,每种电池都要上公告,一家整车厂一年要做二三十个公告,一个公告费用算300万,30个公告就将近1个亿。”他说。
这样操作,合规是合规了,用户又不干了。
某纯电动商用车大客户认同,如果用户手里只有几十辆,甚至十几辆需要更换电池的车,和整车厂分摊新公告费用,非常划不来。而且,上一个新公告,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相当大。
一家老牌汽车企业车辆认证部负责人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他们给用户提供了包括延保、走新公告和车辆置换在内的几个解决方案,如果双方达成一致,更换电池的责任主体自然是企业。
但据他介绍,可能是因为不愿意分担成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户和该车企签约更换电池。但如果用户绕过车企,私下更换电池,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上述大客户透露,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有的电动车用户干脆自己联系4S店和维修店,自行更换电池。如果出了安全问题,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人,只能是互相推诿。
“厂家不愿意给换,我们也不能把车扔了吧。”他无奈地说。
3
单独设立“电池公告”?
在现有法规的框架内,换新电池与公告不符,涉嫌违规;要合规上公告,又花费巨大。一边是急切用车的用户,一边是不敢作为的企业。
有没有能两全的办法?
上述业内人士的观点是,将整车公告与电池公告分离,单独对动力电池认证、发放准入许可。
在他看来,按照目前的法规要求,动力电池通过国家强检认证,才能生产、销售,从技术和安全角度考虑,都没有必要和整车公告捆绑。
2017年11月,中机中心发布《关于调整GB/T 31467.3-2015审查技术要求的通知》,意在为企业减负
他认为,对原装电池已经停产的电动汽车,如果需要更换新电池,只需要对重量、容积和安全性实验做出规范即可,即重量和容积均不超过原装电池、挤压、碰撞等试验必须过关。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单独设立电池公告的一大好处是,为企业减负——一个电池公告的费用仅需10万元左右。这样做,既解决了电池换新无法可依的问题,又能保证产品安全,落实电池售后的主体责任。
不过,在原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看来,换新电池无法可依的问题,实质上是管理难题,很难通过一刀切的方式解决。
他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如果某车企的个别车型中,少数车辆出了问题,需要更换新电池,向主管部门申请、报备,即便和原公告不符,应该也不会定性为违规。
问题是,如果需要批量更换电池,而质保期还未过,如何解释?
2015年4月,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规定,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电池质保期限分别为8年或12万公里、5年或20万公里。
也就是说,如果某款车型已经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其强制检测一定是过关的,理论上说,在质保期内,不应出现大面积更换电池的问题。否则,电池就存在质量问题,可能要启动召回制度。
“当然,如果遇到原装电池企业倒闭的特殊情况,向主管部门备案,说明旧电池报废原因和新电池更换流程就可以。但从管理角度来讲,在国家层面******一个能面面俱到的法规,很难。”王子冬说。
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61万辆,几款电池包能量密度达到170Wh/kg的车型也已问世。历年新能源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退役后,都有可能面临无原装电池可换的问题。
如何让电动汽车用户卖得放心,用得踏实?
一方面,管理部门的查缺补漏工作不能停,另一方面,车企是否也需要自省,许诺一个超长的质保,不如完善售后条款,让用户不再维修、更换电池无门。
用上述业内人士的话说,“没有标准规范的质保不叫质保,质保期内,续航掉了一半,也算有质保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