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30万”的ES8,定价与品牌定位相匹配
全新ES8采用BaaS电池租用版进入30万区间!
9月20日,2025蔚来日(NIO Day 2025)在杭州举行,全新ES8正式上市。全新ES8整车购买价格为40.68万元起,采用BaaS电池租用方式购买则为29.88万元起。这一正式售价不仅比8月预售价下调了1万元,相较第二代蔚来ES8起售价更是下调超过12万元。
形容它“便宜大碗”不为过。
在发布会前,笔者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就是降价的蔚来还和它高端的定位匹配吗?这一问题在后面的媒体沟通会中得到了解答。
在9月21日,媒体面对面活动中,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与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面对媒体,就品牌战略、技术路线、产品规划以及海外战略调整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斌在访谈中明确表达了几个有意思的观点:一是,全新ES8的定价与品牌高端定位完全吻合;二是,电池长寿命战略比追求超快充更具社会与用户价值;三是,智能电动汽车的产品形态已初步收敛,但智能驾驶仍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
01
定价背后:蔚来ES8的“归位”
针对新款ES8价格大幅下调。李斌回应道,蔚来整个品牌的定位其实是匹配的,也是更合理的。他回顾了ES8的产品历程:第一代ES8在国补和地补后实际价格低于40万元,第二代产品因电池成本高企、搭载4颗英伟达Orin-X芯片,以及多项全球首发新技术的投入,价格区间上升至50万元。而如今,第三代ES8起步价定为40.68万元,背后是电池等核心部件成本下降、规模效应释放和蔚来自研技术成果量产的共同结果。
以芯片为例,蔚来自研的芯片与英伟达芯片在算力相当、性能更好的情况下,成本降低1万元,折算到售价就更多了。
他表示,全新ES8的定价反而有助于拉升蔚来品牌整体的平均售价,与品牌的高端形象并不违背,而是更精准的“入位”。
02
“车电同寿比快充更重要”
在谈及行业热战的超快充技术时,李斌给出了一个逆向思考:比起短期充电速度的比拼,如何实现“车电同寿”才是更值得行业关注的议题。
他从社会资源与用户利益角度算了一笔账: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4000万辆,其中纯电与增程预计约2500万辆。如果这批车辆的电池寿命只有8年(当前国家质保标准),意味着用户在使用后期将面临七八万甚至十数万元的高额换电成本。这不仅对用户是沉重负担,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蔚来在2024年3月提出了“长寿命电池战略”,提出长寿命电池解决方案,实现动力电池使用15年,达到85%健康度的技术与运营目标。李斌坦言,这需要企业在研发、材料、电芯设计及运营体系上做大量投入,在短期财务上甚至可能“不划算”,但长期来看,这是一条更负责任、也更符合商业逻辑的道路。
在他看来,电池长寿命比快充的意义更大。超快充虽在低电量区间和特定场景下意义显著,但对电池长期寿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在“更快充电”还是“更久寿命”这道选择题上,蔚来选择后者。
“很多事情在不同时间维度去看结论会不一样,你用3年看,和你用5年、10年看、15年看,你的技术路线选择,优先级的排序就会完全不一样。“李斌这样说道。
03
智能驾驶:尚未完成的“质变”
在谈及智能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时,李斌判断,行业在产品形态上已初步进入“收敛”阶段。他指出,就像iPhone迭代到一定阶段后变化趋于渐进,当前智能电动汽车的形态、空间布局、座舱体验也已基本定型,未来将是优化而非颠覆。
资料来源:蔚来官网
但在智能驾驶领域,他则认为行业仍处于“量变”阶段,远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质变。李斌提出了两个衡量智能驾驶是否“真正好用”的关键指标:
一是对事故率的实际降低效果,蔚来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在这方面的数据已显示初步成效;二是用户使用智能驾驶的时长占比,尤其是在城区道路这类复杂场景中。“如果有一天,用户在城区能用智能驾驶覆盖60%-70%的驾驶时长,那才是真正的‘买车送司机’。”李斌说道。
在李斌看来,目前行业还没有企业愿意公布这一指标,正说明大家都还未跨过质变门槛。不过他也预计,再有一两年时间,随着数据闭环收敛、算法优化和硬件性能冗余,行业有望迎来真正体验上的飞跃。
04
组织进化:坚持该坚持的,改变该改变的
除了产品与技术,李斌也分享了蔚来在组织与运营层面的思考。他强调,做企业最难的是“知道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改变”。蔚来坚持的是技术自研、充换电基础设施、用户社区与服务品质;而需要改变的,则是反应速度、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
例如,产品战略的三个层面中,最底层是技术路线,正向研发、“十二全栈”、可充可换可升级的纯电路线蔚来坚持不改;其次是产品规划,三大品牌矩阵覆盖不同市场,战略一致性高;最上层是产品定义,在这一层面蔚来确实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向同行学习、聆听用户声音,务求将用户高感知价值做到极致,例如冰箱彩电大沙发、超越大家想象的空间体验,以及能耗和智能化水平等。
从2024年开始,蔚来在公司内部推行“基本经营单元”机制,要求每个项目、每项活动甚至每个岗位都清晰计算投资回报。这种“该省省该花花”的务实文化,使得公司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共识初成,整体变得更敏捷、更务实、更高效。
05
海外战略:从重投入转向合作共赢
在回应海外战略时,李斌也坦诚分享了蔚来在欧洲市场的教训。最初蔚来希望复制中国的“全体系”出海模式,直接运营直营、服务体系与充换电基础设施,结果发现成本比建厂更高、难度更大。
从2023年底开始,蔚来调整策略:从“自己干”转向与本地优质伙伴合作,依托当地现有的服务体系推进用户服务,目前萤火虫车型已通过国家合作伙伴方式在欧洲落地。李斌表示,蔚来仍坚决推进全球化,但会更注重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萤火虫
回顾蔚来十年创业历程,李斌形容“做企业是一场无尽的马拉松”。总有坎坷起伏,重要的是保持清醒:坚持那些值得坚持的,及时调整那些必须改变的。
在他看来,蔚来在技术路线和品牌布局上的长期主义正逐渐迎来回报。而面对行业越来越“卷”的竞争,他的看法冷静而清醒:“没有哪家企业能永远领先,最终的竞争是长跑,是不能有短板的竞争。要靠日复一日的精进,而不是靠一两款爆款车通吃天下。”
或许,正是这种尊重市场、专注长期价值的理性,让蔚来在智能电动这条喧嚣的赛道上,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