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行业也是集体过上了好日子
2025年,中国电池行业迎来了一波强势上涨行情。
资料来源:百度股市通
这轮增长涵盖了产销量、出口、企业业绩和股票市场的全面攀升。
观察2025年的整个电池市场,再也不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大龙头独大,二三线“苟延残喘”的旧格局,而是转变为多层次、多赛道共同发展的相对健康的新状态。
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都取得了业绩、股价双丰收,连新人正力新能、瑞浦兰钧,也都吃到了红利,一个已经盈利,一个接近盈利。
动力电池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持续放量,储能电池则凭借全球能源转型的东风异军突起,成为增长最为迅猛的细分领域。企业层面,龙头厂商稳健领跑,二线品牌凭借灵活市场策略实现快速跟进,市场活力显著增强。
01
动力电池销量增长远超新能源汽车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下称联盟),8月,我国动力电池销量为98.9GWh,环比增长8.5%,同比增长44.4%。与此相对的,新能源汽车方面,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9.5万辆,同比增长26.8%。动力电池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新能源汽车。
而增速差异的原因也隐藏在数据中。根据联盟数据,2025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单车平均带电量54.0kWh。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46.4kWh,同比增长了16.4%。
相对于纯电动车型,混动车型电池增大更为明显,无论插混还是增程式,续航300公里+已经成为不少新车型的标配。
例如,增程版岚图FREE CLTC纯电续航突破300km,属较早续航超300km的车型;零跑汽车推出纯电续航超过300km的零跑C11;插混SUV极氪9X,CLTC工况纯电续航里程380公里;智己LS6增程版CLTC纯电续航达到了450公里……
宁德时代66kWh电池,增程版本CLTC纯电续航450km
可以说,正是车辆带电量的高速增长,推动动力电池增速超过新能源汽车的增长。
02
出口量稳定持续增长
除了汽车,电池的出口速度也在快速增长。
根据联盟数据,8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22.6GWh,环比下降2.6%,同比增长23.9%。1-8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73.1GWh,累计同比增长48.5%,占前8月累计销量18.8%。
分产品看,8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5.1GWh,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35.7%。1-8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为111.5GWh,累计同比增长30.3%。
从联盟数据也可以看出,2025年以来,中国动力电池保持较为稳定且较高的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8月份,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因湃电池、蜂巢能源等企业,分别以113.9%、89.7%、86.9%、2433%和46.4%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这些增长较快的企业,大多也是出口量相对较大的企业,例如中创新航同比增长32.5%、国轩高科同比增34.6%、蜂巢能源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20.8%。
以蜂巢电池为例,其已为Mini和Stellantis分别提供了超过10万套电池包;中创新航方面,已与丰田、大众、福特、奥迪、马自达等多家国际车企就新平台项目达成合作,斩获多个定点订单,并助力吉利、小鹏、广汽、长安等国内车企顺利实现整车产品出口。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另一组数据更值得注意,1-8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为111.5GWh,累计同比增长30.3%;我国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为61.6GWh,累计同比增长99.0%。
其他电池的累计出口量远超动力电池,这其中储能电池居功至伟。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不完全统计,2024年—2025年8月,中国储能企业签订海外订单总规模近250GWh。这已经是2024年海外新型储能市场新增装机量(81.5GWh)的3.07倍,其中,中东签约规模达52.96GWh,欧洲为45.41GWh,其他依次为澳大利亚36.14GWh、亚洲23.82GWh、印度15.91GWh、南美12.77GWh。
中东地区由于战争摧毁了电力设施、以及能源转型等原因,都对储能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也拉动了储能电池的价格上涨。
伴随着国内外储能市场的增长,不少电池企业已经完成了从动力电池驱动向‘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格局的转型,其中瑞浦兰钧、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出货量都超过动力电池。
这一转型也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03
业绩增长带动电池板块持续走高
在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推动下,多家电池企业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宁德时代上半年营收超1788.9亿元,同比增长7.27%,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33.33%。
亿纬锂能上半年营业收入281.7亿元,同比提升30.06%;净利润为16.05亿元,出现了24.9%的下滑。但是,亿纬锂能表示,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单项坏账计提影响,则上半年净利润为22.18亿元,同比增长3.78%。
上半年中创新航实现营收164.19亿元,同比增长31.68%;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87.14%,盈利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反映经营效率提升。
国轩高科上半年营业收入增幅为15.48%,达到193.94亿元,创历史新高;其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5.22%,达3.67亿元,创近七年新高。
根据最新财务报告,正力新能今年上半年的营收达到31.72亿元,同比增长71.9%,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2.2亿元。
瑞浦兰钧2025年上半年营收94.91亿元,同比增加24.9%;净亏损0.65亿元,亏损幅度相比去年收窄超八成。
孚能科技营收43.53亿元,净亏损1.58亿元,也相比去年有所好转。
2025上半年电池企业业绩情况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
电池企业的业绩表现,是支撑电池行业板块持续走强的重要基底。
此外,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虽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时间表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产业热度持续攀升,已成为资本和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国信证券的预测,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144亿元快速增长至2030年的21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2%。这一增长预期反映了市场对固态电池技术潜力的强烈信心。
这些业绩和市场预期都推动了电池板块的强势走高。
市场方面,除了动力电池与储能这两大明确赛道外,人形机器人这一新兴赛道也为电池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想象空间,二三线企业可以更灵活地快速切入这一赛道。
在技术层面,随着电池技术发展步伐的放缓,二线电池企业获得了喘息与追赶的契机。二线及中小型电池企业,凭借灵活的商业策略,能够抢占部分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
在成本方面,原材料价格的相对低位,有效缓解了电池企业整体的成本压力,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外部市场方面,韩企竞争力大幅下滑,也为中国企业腾挪了很多市场空间。
综上,上述多重因素共同驱动电池行业景气度稳步抬升。当前行业仍处于周期筑底的关键阶段,后续增长动能充足,向上空间清晰。
但需清醒认识到,电池行业周期性属性显著,碳酸锂、钴、镍等核心原材料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始终是影响行业稳健发展的核心不确定因素;同时,需求端的强劲拉动易引发部分企业盲目扩产,进而可能导致产能过剩、价格战加剧,甚至触发行业新一轮洗牌。在此背景下,企业能否凭借核心竞争力平稳穿越周期、实现长效发展,才是立足行业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