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补贴好拿吗?-电动汽车观察家

充电补贴好拿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终奖时间,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行业也不例外。

2019年12月,武汉市、昆明市、东莞市、汕头市等多地陆续发放2018年(部分地区包括2016年和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补贴资金。多则如深圳,一次性发放补贴近1.1亿元,少的像平潭综合试验区(福建省直辖的地级行政管理区),也发放了57万元。

与此同时,从2019年后半年起,海南省、山东省、广州市、福州市、厦门市、成都市等地的充换电基础设施补贴方案或修订方案也接连出炉,让这些地区的充电企业有了盼头。

补贴及时兑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充换电运营商的成本压力。

虽然各地、各企业在补贴金额、设备采购、电力施工等方面差别较大,但综合来看,补贴能够抵充充电设备相当大比例的成本。如果设备采购价格够低,甚至会出现补贴大于设备成本的现象。不过,充电场站建设成本方面,设备成本大约只占三分之一。光想着补贴,是不能做充电建设运营生意的。

对于补贴,充换电行业自然十分期待,但外界有时会出现两个极端的批评。

有人担心,如果监管不到位,充电补贴难免重蹈此前“骗补”的覆辙;还有人认为,领补贴就是向政府伸手要钱,而繁冗的手续,甚至有刁难之嫌的审核过程,会耗费企业过多的精力,把真正需要补贴的企业拦在门外。

那么,这些问题真的存在吗?目前,各地的充换电补贴标准是什么?补贴申领和发放流程是怎样的?符合要求的企业能顺利拿到补贴吗?

电动汽车观察家》梳理了部分城市最新的充电补贴政策,并采访了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的充电桩运营商,希望能初步回答以上问题。

1

怎么补?

这是一个问题

不同于补贴标准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各地的充换电补贴政策有所不同。

从补贴形式看,不同地区的充换电补贴有设备补贴、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之别;从补贴额度看,不同地区对交流、直流充换电设施的补贴金额差异很大;从补贴申领流程看,各地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自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将充换电设施定性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以来,部分地区开始******充换电补贴政策。

整体而言,交流和直流充电桩的补贴额度差较大,《电动汽车观察家》梳理的部分城市中,对二者的补贴金额范围分别是30元/千瓦-300元/千瓦(部分地区补贴为零),和200元/千瓦-600元/千瓦。

除了上海等极少数城市,这批补贴多以设备和建设补贴为主。更多的地方政府充换电补贴开始重视运营,主要从2019年开始。

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过渡期(6月22日)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

到目前为止,上海、海南、深圳、成都等地的充(换)电补贴政策都已将运营补贴纳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同一城市,充电补贴标准也可能有较大调整。

比如,厦门在2017年7月发布了《厦门市2017-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办法》,对企业建设公共及专用充电设施给与财政补贴,其中多数内容一直沿用至今。

2019年7月,该补贴办法修订了部分重要条款:直流充电设施495元/千瓦的补贴标准,新增“补贴上限不超过设备采购成本80%”;交流充电设施150元/千瓦的补助被取消;新增一条“新建公用/专用直流换电设备,给与设备投资额30%的财政补贴,上限按给电池充电模块功率495元/千瓦控制,原则上不再补助交流换电设备。”

取消交流充电桩补贴,让厦门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只补贴直流充电桩的城市。

面对各地形形色色的补贴方式和标准,充换电运营商,尤其是全国性的运营商是如何申请,并成功获得补贴的?充换电运营商向政府拿钱,到底难不难?

2

“500页补贴申领手续”

虽然不同城市的充换电补贴申领流程不尽相同,但材料要求通常都比较严格。

王丰是某充电运营商在广州的业务负责人,业务内容就包括向当地政府申领充电补贴,也曾对多个华南区城市的充电补贴情况做过调研。

据他介绍,在广州,如果运营商要申请充电运营补贴,首先需要运营商工程自检,之后由第三方做现场的工程检测,再向各区的工信部门报送材料,区工信部门逐级上报到广州市和广东省。最终,由主管部分整合、审核资料后,按计划时间发放补贴。

王丰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要想顺利拿到补贴,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多,申请报告、各种发票、场地合同、企业财务报表、电力公司证明、检测报告、接入省市充电设施平台信息、承诺书等,一样都不能少。

“申请一次补贴,上交二三百页的材料是很正常的,我们最近一次提交的材料就有500页。因为申领过程太麻烦,有的运营商干脆放弃申请交流充电桩补贴,毕竟交流桩补贴比较少,也懒得再准备那么多材料了。”他说。

不过,在补贴面前,更多企业还是选择,即便麻烦一点,也要申报——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某省会城市的一家充电运营商负责人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按照2018年的标准,当地对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的补贴额度分别为250元/千瓦和600元/千瓦。以平均水平计算,快充设备成本占全部投建成本的60%左右,如果市场上的充电从业者采购价格较低的设备,补贴金额甚至有可能覆盖投建全部成本,对缓解初期投资有较大作用。

交流充电桩呢?补贴的影响更大。

这位负责人介绍,和直流充电桩相比,交流桩的成本低不少,即便考虑交流桩补贴额度比直流桩低的部分,补贴对交流桩初始成本的覆盖率也要高于直流桩,大约能达到70%左右。

当然,由于各地补贴额度、设备成本、建设成本差别较大,再加上不少城市规定,补贴金额不能超过设备成本的一定比例。因此,在这些城市,充换电补贴金额可覆盖的投建比例可能远低于该省会的数字。

另外,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当地的补贴申领流程要求虽高,但算不上特别繁琐,还是比较合理的。“每年也就集中忙那么一段时间,申领材料准备顺手了,没感觉麻烦”。他说。

王丰则坦言,最初申请补贴之时,他也会不耐烦,甚至感觉主管部门有点“刁难”,但申领成功多次后,他改变了看法。

和同事、同行交流后,王丰发现,很多城市的补贴申领材料都比较繁琐,但只要按规矩办事,备齐所有材料,正常运营的充电运营企业基本上都能顺利拿到政府补贴,也没有遇到过材料齐全,却被“卡掉”的状况。

据他了解,到目前为止,广州已经发放了3批充电补贴,2018年底之前建成运营的充电站,符合要求的基本上都拿到补贴了。

王丰还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前些年,补贴政策刚刚开始******时,运营商都没有申请经验。因此,在有些地方,还有“黄牛”自称有内部关系,能帮运营商拿到补贴,借此从中获利。

“这种普发性的补贴,不可能给别人不给你,‘黄牛’是没有市场的”。他说。

申领手续虽然繁琐,但申领难度并不大,不少城市和广州的情况类似。不过,在部分运营商看来,“黄牛”之所以出现,和有些地区主管部门对充换电补贴的主观态度有关——外界通常认为,这些部门并不愿意主动配合企业申领补贴。

张伟是西南地区某市的一家充电运营企业负责人,近几年,该市的充电桩数量增长迅速。他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当地主管部门的看法是,即便没有发放补贴,充电桩都建了这么多,甚至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因此,充电补贴申领细则一拖再拖,政策******进度也比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慢得多。

“可能春节后具体的补贴规定就会正式发布,我们还是很期待的。”他说。

3

骗补?

不太可能

前些年,关于“僵尸桩”(无法充电的充电桩)的报道常见诸媒体,被批为浪费资源、骗取补贴。也有消费者向《电动汽车观察家》爆料,称当地有一些充电桩,接一次电后,就再无电动汽车和工作人员问津。

这些完全成为“摆设”的充电桩,真的是为“骗补”而存在的吗?

星星充电副总裁郑隽一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在充电桩大规模建设初期,尤其是2015年和2016年,很多大的运营企业希望在全国快速铺开业务,有些一线业务员和代理商,为多拿提成,不考虑实际情况,将充电桩建在并不合理的地方。

这样,就出现了部分充电桩存在闲置、有故障没人修、甚至修在犄角旮旯里,无法使用的情况,不存在为拿补贴,故意把充电桩丢弃是偏远地区的情况。他表示,当时的补贴方式通常按建设成本的百分比发放资金,即便补贴30%,另外70%还要靠后期运营才能收回。

在郑隽一看来,这小部分情况是充电桩快速发展初期的非正常现象,最近几年,运营商的运营经验越来越丰富,规划越来越科学,这种乱建桩的情况已经很少了。

王丰也认同郑隽一的看法。

他认为,外界甚至是有些城市的主管部门对充电运营商有不少误解,“骗补”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交流充电桩,甚至会被默认为骗补工具,在补贴发放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也会以经费不足或其他理由不再给与补贴。

但在他看来,一方面,很多运营企业真想把业务做好,另一方面,各地最新的补贴政策,不论对申请补贴企业的标准要求、材料要求还是审批流程,都能从技术上能杜绝“骗补”事件发生。

《电动汽车观察家》梳理的部分城市充换电补贴政策,基本上都要求申请企业建设、备案手续齐全、规定期内建成投运、接入省市监管平台、有实际充电量、充电换电设施至少运营2年-5年不等,并要求企业签署承诺书,一旦材料不实,不仅要退回当次补贴,也无法再申报后续补贴,还将追究企业法律责任。

比如,2019年12月,昆明市发布的《昆明市财政局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2018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省级奖补资金的通知》和《昆明市财政局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昆明市2018年-2019年8月充(换)电基础设施及集中式充(换)电站市级奖补资金的通知》,就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措施,防止“骗补”事件发生。(如下图)

再以天津为例,主管部门对充换电补贴有后续监督核查机制,并鼓励公众对充换电运营企业监督。

特来电副总裁、天津公司总经理雍冀慧介绍,如果运营商拿到补贴后,在3-5年的持续运营期内,如有拆除、移位等情况,主管部门会要求企业上报并说明原因,同时会要求企业按比例退还补贴资金。对于无故拆除涉嫌套取补贴资金的,一经查实,会追缴补贴,甚至取消后续补贴申领资格。

类似的,在厦门,2019年3月,厦门发改委曾公布一则《关于源昌宝墅湾充电基础设施项目限期整改的函》,对已经领取补贴,但违反“运营时间不少于3年”的充电运营商提出整改要求。

用户端,是数量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消费者;企业端,是相当细致的申报手续;政府端,是定期“回头看”的主管部门;技术端,是各地的充(换)电设施监管平台。

如此,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骗取充换电补贴,恐怕是难上加难。

2020年已到,距离新能源汽车补贴归零的时间更近了。从重购置转向重运营的时代,对充换电运营商无疑意味着一波政策利好。

在推进主营业务的同时,如何能利用好各地的政策红利,为企业锦上添花,或是雪中送炭,也是对运营商的一大考验。(应采访人要求,文中的王丰和张伟均为化名)(完)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观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7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