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利的资本轮盘,还转得动吗?-电动汽车观察家

大吉利的资本轮盘,还转得动吗?

5月,吉利汽车以14亿元入股雷诺韩国公司,无人惊讶。

从沃尔沃到宝腾,再到奔驰和雷诺韩国,“买买买”已成为大吉利的标签之一。其上有人看到吉利开疆拓土,但也有人称之为路径依赖。“买”曾经推动吉利实现从“但求一败”到跨国车企的质变飞跃,却也伴随了首个蓝色吉利计划的落败。

在“买买买”背后,大吉利如何转动资本轮盘?

而此前形成的模式与成果,将在这轮电动、智能化转型的淘汰赛中,成为吉利的包袱还是基础?

更重要的是,大吉利能否通过买买买实现核心目标:转型之后的规模优势?

注:点击放大可以看吉利的业务版图。

【本文福利:关注《电动汽车观察家》,并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吉利资本,即可获得吉利控股2015-2021年财报下载地址】

01

沃尔沃:技术+品牌+优质资产

2010年,吉利控股从福特汽车手中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

通过沃尔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控股)董事长李李书福证明其是中国车企资本运作的顶级操盘手。

2010年8月,吉利控股以15-18亿美元(99-11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完成沃尔沃轿车公司(下称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收购。

这不是中国车企收并购国际品牌的首次尝试。英国罗孚汽车、瑞典萨博汽车、韩国双龙汽车这些赫赫有名的品牌、资产都曾/已归中方所有。但只有沃尔沃在中国人手里迎来了重生。

收购之初的2012年,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但与此前中国车企遇到的困境一样,钱买来的图纸如果缺少外方工程师协同,技术较为落后的中方往往难以消化,更勿论进行再进一步的研发。

于是,2013年,由吉利控股全资持有的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CEVT正式成立,在哥德堡与沃尔沃的工程师进行“人对人”的联合研发,CMA、PMA架构陆续诞生,且在知识产权上完全属于吉利控股。

市场从此开始重新认识吉利。2014年吉利汽车换标,推出FE平台(帝豪系列、远景系列)、KC平台(博瑞系列)、CMA平台(领克)三大整车平台,五大车系,并随后开启吉利品牌3.0精品车时代。

之后的问题是如何将研发成果,在复杂的大吉利体系内落地成产品规模化,并确保迭代能力?

2017年,吉利控股、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联合成立领克汽车和技术公司

2017年大吉利体系内诞生了两家重要的新公司:由吉利汽车、沃尔沃与吉利控股三方合资的领克汽车合资公司;吉利控股的吉利研究院与沃尔沃50对50合资的宁波时空方程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由此保证了沃尔沃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能够持续享有各项技术红利。

就此,吉利与沃尔沃孕育出的高端技术有了可落地的品牌、产品,而且具备了持续迭代更新的组织机制。

2020年,基于吉利与沃尔沃共同开发的PMA纯电平台进一步研发的SEA浩瀚架构亮相,大吉利从此进入BMA(吉利自研)、CMA(联合研发)、SPA(沃尔沃自研)、浩瀚四大架构支撑的4.0架构造车时代;

随后,四大架构高速产车:BMA和CMA平台下放到吉利、几何品牌,几何C、中国星系列先后问世;CMA平台起家的领克则再进一步用起了SPA打造09旗舰,极星对标特斯拉Model3的极星2应用CMA平台,在海外市场颇受好评;浩瀚架构首款车型极氪001落地。

大吉利也随之进入了销量和利润增长的快车道。至2018年吉利控股销量四年翻番至215万辆,净利润达到了203亿元的历史高位。2019-2021年,虽然在疫情和4.0车型换代的双重影响下,吉利控股的净利润开始下滑,但负债率开始持续减轻,以加大运营的安全边际。

数据来源:吉利控股财报数据整理:电动汽车观察家

而且,借由此次收购,大吉利体系内产下了多颗“金蛋”。

沃尔沃2021年度财报显示,全球销量近70万辆,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2820和125.5亿瑞典克朗。去年10月沃尔沃成功IPO,筹集了约230亿瑞典克朗(约合26.7亿美元),其中70%用于电动化转型,计划于2025年实现全球120万辆的销量。

IPO后吉利控股对沃尔沃的持股比例为82%,市值收益高达192亿美元(沃尔沃市值234亿美元,5月16日收盘价计价),十二年收益增长近11倍。

极星汽车2021年9月的公开信息显示,将通过SPAC的方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进行借壳上市,估值200亿美元;

极氪汽车于去年8月获得英特尔资本战略领投的5亿美元融资(占股5.6%);10月,吉利汽车发布公告,拟增持2.2亿股极氪股份,持股比例或升至58%,极氪估值近90亿美元。

02

宝腾、奔驰、雷诺:技术成果体外变现

2015-2018年,利润大增的大吉利开始通过新的收购,将此前收购沃尔沃的研发成果在体系外“变现”。

2017年,吉利控股于吉隆坡收购宝腾汽车和路特斯汽车部分股权

2017年,吉利控股分别以7.3亿人民币收购宝腾49%股权(博越车型作价4.5亿元),和5100万英镑(约4.2亿元人民币)买下路特斯50.1%股权。

通过宝腾,吉利首次实现了中国品牌的技术出海。2021年,宝腾汽车在马来西亚销量达到11.5万辆,市占率达到22.7%。其中,BMA平台的X50,和吉利博越“孪生车型”X70共计销售4.5万辆,三年累计销售9.7万辆。

财报显示,2021年吉利汽车技术授权的直接收益近13亿元,同比增长125%。

走得通,就再扩大。

今年5月,吉利汽车又以13.76亿元的价格计划认购雷诺韩国汽车34.02%的股份,双方将基于吉利汽车的CMA架构与雷神动力混动技术,在韩生产、销售雷诺品牌的燃油和混动汽车,并对外出口。根据规划,吉利与雷诺的合作新车将由雷诺三星位于韩国釜山的工厂生产,预计2024年量产,投放韩国以及海外市场。

此外,按照约定,雷诺韩国汽车在2022和2023财年需向吉利汽车支付不少于3.28亿元的股息。

在扩大技术落地规模之外,收购沃尔沃为大吉利体系带来的品牌和技术的双提升效果,是否也可以再次通过投资入股来复制?

2017到2018年,今非昔比的吉利控股进行了两笔数额巨大的资本运作。

2017年年底,吉利控股以约31亿美元(估算,AB股总数*2017年12月29日沃尔沃集团收盘价18.49美元/股,约208亿人民币)约定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并拥有15.6%的投票权。

2018年,吉利控股斥资90亿美元(约595亿元人民币),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在二级市场收购了汽车发明者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在当年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

入股之后,吉利迅速与奔驰开始了围绕品牌和技术的双线合作。

2019年,吉利控股与奔驰签订smart战略合作

2019年,李书福控股的吉利科技集团与戴姆勒出行在中国合资组建了耀出行高端出行服务公司;2020年,吉利控股与奔驰成立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并于今年1月,与宝腾汽车签署区域合作备忘录,帮助smart品牌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落地。

4月,合资之后的smart首款纯电车型精灵#1发布预售,补贴后的价格区间在19-23万元,成为极氪001之后,第二款应用浩瀚架构的车型。

在技术领域,2020年,奔驰和吉利控股官宣将共同开发用于混动技术的下一代汽油发动机,将于合作方双方在欧洲和中国的发动机工厂生产,并配套双方旗下的品牌,并可能从中国出口海外。

随后,便有消息称新款奔驰A级车将放弃此前奔驰与雷诺联合开发的1.3T发动机,而采用吉利最新发布的雷神GHS2.0智能混动系统,全系使用1.5T混动4缸发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在去年的官宣中表示,在两家联合开发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下一代内燃机中,戴姆勒将负责发动机的技术研发,并保持欧洲的发动机生产能力。“既然是自己研发的,相关的匹配和调校工作自然很容易做到。”

在智能化方面,Smart合资公司旗下智马达(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从其招聘信息来看,其将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展开一系列的研发工作。

此前,长城汽车受宝马要求,在基于MINI合资项目光束汽车的基础上,成为中国首家建立自研自动驾驶系统预期功能安全标准的车企。smart所应用的浩瀚架构的特色之一便是软硬解耦和深度开源,智马达这一下属科技公司能否成为奔驰和吉利的“时空方程”也未可知。

至于成为沃尔沃集团最大股东的协同效应,大吉利也在迅速推进。

去年八月,沃尔沃集团核心业务部门沃尔沃卡车宣布,以7.81亿元完成了对江铃重汽的全面收购,包括年产能3万辆的江铃太原重卡生产基地。2022年底,沃尔沃FM、FH、FMX系列卡车,将在太原基地投产,以抢占中国高端重卡市场。

就在沃尔沃卡车进军中国的时候,吉利控股也在国内迅速“买齐”了商用车的产品矩阵。

在自有的新能源化商用车品牌远程的基础上,2021年吉利控股先是持资4.4亿元收购新能源轻卡唐骏欧铃,又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收购了汉马科技28%的股份,其主要从事专用汽车、重卡底盘、重卡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业务。

此外,吉利还为新能源商用车建立了绿色慧联、万物友好和阳光铭岛三个涉及充电、换电和绿电循环体系的“基础设施”配套公司。

尽管深度协同的路线已逐步显现,但吉利对奔驰和沃尔沃集团的投入何时收获真金白银仍未可知,且充满了挑战。

有分析师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吉利对宝腾、奔驰及雷诺韩国的投资入股及后续合作方式,体现出吉利对沃尔沃模式形成了路径依赖。

复制成功模式不单是传统产业常常遵从的扩张逻辑,也是互联网企业不断重复的经典打法。但分析师认为,对沃尔沃模式的路径依赖,恰恰是吉利在过去五年对电动、智能化转型没有足够重视的体现。

“是投资奔驰还是投资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是一种取向选择。”

03

衡远、LG、百矿、亿咖通:艰难的“蓝色”跃迁

很难说吉利不重视电动化转型。2015年,吉利汽车发布蓝色行动,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插混与油电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2015年,吉利汽车发布面向2020年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

此前在三电领域并没有太多积累的吉利控股立刻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采购”。

2014年,吉利通过实际控制的洪桥集团以6.35亿元收购凯荣投资90.68%股份连股东贷款。而凯荣投资主要资产是山东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由此,吉利间接持有了动力电池厂商山东衡远49%的股份。

2017年,全资收购LG化学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

2018年,吉利汽车旗下控股公司浙江吉润出资4.9亿元与宁德时代组成时代吉利合资公司,占股49%;

2019年,吉利汽车绝对控股的华普国润与LG化学成立了注册资本1.88亿美元的合资公司,双方现金出资,对半持股;

同一年,吉利科技还收购了广西百色百矿集团51%的股份,组成了吉利百矿,既可以参与上游采矿,还可以在矿山进行新能源重卡试点。2021年4月,广西百色矿山项目共投运50辆吉利换电重卡,每日总货运量可达7800吨。

2020年,吉利科技与孚能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能达到120GWh的动力电池生产工厂,其中2021年开工建设不少于20GWh。2021年5月,该项协议落地,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此外,2021年年初,吉利系还间接持有了2.5%的孚能科技股份。

然而大力的资本布局并未推动蓝色吉利计划获得成功。

2020年,吉利汽车销售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6.8万辆,同比下滑近40%,占总销量的5.16%。

从体系协同上来看,2020年吉利9大电池配套企业的装机比例中,宁德时代占7成以上,国轩高科占比15%;吉利自己的衡远新能源占比仅为3.4%,即68.56MWh,而其设计产能为1.5GWh。

在智能化方面,吉利的“采购”清单则较为短小。

2016年,定位为“智能汽车计算机系统提供者”的亿咖通科技成立,李书福通过铭豪集团持股49.51%,联合创始人沈子瑜则持有7.18%的股权。

此后,亿咖通成为吉利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支撑点之一。

吉利汽车所搭载的吉客智能生态系统(GKUI),由亿咖通深度定制开发。截至去年6月,GKUI系统已搭载于吉利汽车集团旗下40多款车型,拥有250万用户。

更重要的是在芯片领域。2018年,亿咖通与安谋(arm)中国成立芯擎科技,主要从事汽车电子芯片的设计、开发及销售。

2019年,随着吉利GKUI19系统亿咖通推出了E01智能座舱模组,这是国内首个具备64位运算能力的系统级芯片。2021年,亿咖通又推出了E02和E03两款车规级智能座舱算力模组。

芯擎科技龍鹰一号芯片参数

2021年年底,芯擎发布了国内首颗7nm车规级座舱芯片“龍鹰一号”,预计于今年三季度量产。同期,围绕“龍鹰一号”亿咖通、芯擎与德赛西威、东软集团、北斗智联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其广泛落地。

作为国内少有的车企所有芯片、系统公司,亿咖通近年来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从2020-2021年,亿咖通完成了两轮融资和一次增资,共计约30亿元的融资。2022年3月,市场消息称据知情人士透露,“亿咖通”(ECARX)考虑通过SPAC(“借壳上市”)的方式赴美上市,估值约40亿美元。目前,公司两大股东李书福和沈子瑜分别持股70%和30%。

04

腾讯、百度、富士康、力帆:大吉利重新出牌

显然,大吉利的电动、智能化转型无法仅仅依靠“买买买”来实现,吉利控股从2021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结构和资源重配,以及新的外部投资合作。

2021年3月,吉利汽车发布新的蓝色行动计划。

2021年,吉利汽车发布2025战略

其中吉利汽车负责计划一,主攻节能与非纯电新能源汽车,计划实现新能源混合动力和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9:1的产品结构目标。

在此任务之下,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成立了名为Aurobay的发动机合并合资公司,沃尔沃将现有动力总成资产注入到吉利汽车,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除继续向双方供货外,合资公司还将向第三方汽车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

极氪负责计划二,致力于打造智能化软硬件全栈自研能力。

为“武装”极氪,吉利控股都将自己的优质资产装进了进去:价值8亿元的CEVT、2013年成立的电驱零部件公司宁波威睿价值8.6亿元,51%的股份、充电服务企业浩瀚能源30%的股份,以及时代吉利中此前吉利控股持有的49%的股份。

调整后的极氪汽车架构与股权来源:吉利汽车公告

作为吉利汽车的“兄弟单位”,放手发动机业务后沃尔沃则成为“大吉利”高度自动驾驶和操作系统软件研发的带头人,沃尔沃汽车旗下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开发公司Zenseact将牵头大吉利体系,共同开发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在外部吉利控股开始了新一轮的指向技术和规模扩张的资本布局。

2021年1月,吉利汽车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底座、数字化新业务及低碳发展等领域展开合作;

2021年3月,吉利控股(45%)与百度(55%)合资成立了集度汽车,注册资本20亿元,其将基于浩瀚架构推出车型,首款车型于今年6月亮相;

2021年12月,由吉利控股与富士康成立的合资公司山东富吉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在山东淄博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双方股东对半持股。

同期,吉利控股和力帆科技联合宣布,各出资3亿元设立合资公司。今年,睿蓝汽车正式亮相,首款产品枫叶60S基于吉利GBRC换电模块化平台打造,采用底盘整体换电理念,并将由吉利控股旗下出行品牌曹操出行投入到全国各市场运营。

吉利汽车龙湾行动现场

在2021年的总结讲话中,李书福表示:“当今世界电动汽车行业群雄逐鹿。但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是不会改变的。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存活下来的数量不会太多,只有规模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第二次蓝色吉利行动将支撑吉利汽车的2025规模愿景:实现集团年度总销量365万辆,新能源销量占比超过40%,保持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赶超主流合资品牌。

为此,吉利汽车将在5年内拿出1500亿元用于研发,构建由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和智能能源、制造和服务三大体系构成的“一网三体系”全域战略布局,实现智能汽车核心技术全栈自研。

“买”只是手段,掌握核心技术,借船借道扩大规模才是目的。大吉利十二年的资本轮盘始终这样转动。只是,在这一轮全球汽车产业的淘汰赛中,吉利还能玩得转吗?

本文由 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朱, 世耘 发表,其版权均为 电动汽车观察家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4